第943页

天气晴朗,十余骑走过土路之后,留下了一片尘土弥漫。土路左侧是海湾,右侧是前山。万良转头看向右侧的山坡,见到了山上的一面明军军旗,心头也踏实了不少。

身边的一个总旗长,指着西边山路上的一道木建筑道:“那是甚么牌坊?”

这时朝鲜和尚用汉话道:“将军,那不是牌坊,叫鸟居。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只要过了那道鸟居上山,就到了神灵的领地了。”

大伙儿听罢都侧目观望。总旗长仍旧嘀咕道:“看起来太像牌坊哩。”

万良也有此感,他生出了一种怪异的感受,这里的东西、与大明国内都有点似曾相识,却又表示着完全不同的意思。

一行人骑马过了前山,便到了那片稍微平坦的开阔地。零星的村庄已出现在视线内,还有一些小块的稻田和菜地。但是城寨并不在开阔地,在这里很容易就看到了,它位于西边山脉的一处山坡上;城寨背倚大山,前面是上坡的路,地点选得很有防御性。

等渐渐离得近了,万良看清了城寨周围的围墙,竟是木头与泥巴所筑。他顿时松了口气说道:“这墙防不住炮,攻陷城寨易如反掌。”

朝鲜和尚提醒道:“万将军当心,日军的城寨,外墙里面多半还有防御。除了迂回的内墙巷道,中间那座比较高的房子也是防御工事,称作‘本丸’。”

“本将明白了。”万良点头道。他坐在马背上,远远地观望着。

第七百七十四章 破寨

明军但凡征讨,常讲究名正言顺。于是千户万良先率步骑三百人,陈兵于宗氏城寨正面;又命人把文书缚在箭上,以神臂手射入城中。

公文是用丝帛所书,由行人司的官员执笔,并誊录了备份。

文章指出对马岛的守护大名无道,长期庇护倭寇、行不法之事。陈述大明朝廷自洪武年间起,多次向日本国幕府提交取缔倭寇的国书,然日本国幕府置之不理、或虚与委蛇。今番大明官军“迫不得已”,方出兵讨伐。

公文最后还提出了建议,要求宗氏率军出城投降,便能得到好处:城寨内大部武士、庄丁可免死罪,并在奏报朝之后、守护大名本人或受宽容处置。

然而万良率众在外面晒了半天,没得到任何回应。

朝鲜和尚说道:“贫僧听说日本人原先不是这样的,他们以前通常都会回应,并派出一个武艺高超的武士、出来先讲道理痛骂对方一通,然后要求决斗,称作‘一骑讨’。后来元朝派兵去过日本国,一箭将日军出来挑战的武士射死,从那以后日本人就不兴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