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页

一众人出洪武门,路过大校场,便径直去“第一铸币厂”。地方在秦淮河南面的一条支流上,位于外郭上方门不远。

同行的大理寺卿高贤宁,正在朱高煦的马车上,与皇帝同车。

高贤宁的声音忽然说道:“圣上恕罪,宋主事在办差时,微臣掺和了一点私事。”

朱高煦放下车帘,目光从窗外挪开,转头看着高贤宁。

高贤宁抱拳道:“那座工坊、原先是守御司铁厂新建的地方,有大量房屋、器具,还有水坝。宋主事领旨建造铸币厂,便看中了此处尚未使用的铁厂。

宋主事想了个法子。他找到夏部堂,说服户部用‘宝钞提举司’库房里剩下的一些宝钞,向守御司南署交换新筑的铁厂。”

朱高煦点了点头。心里琢磨着,自己都打算不用宝钞了,但宝钞还能花出去,只是价值可能会更低。

高贤宁接着说:“这件事,因存钞数额巨大,守御司南署是占了便宜的。微臣便向王右使提了个条件,想用守御司的人马工匠、做个试验。在京师和成都府两地,想办法同时测算日影,以验证地圆之说。”

朱高煦听到这里,顿时一副诧异的神情看了高贤宁一眼,片刻后便道:“朕知道了。”

高贤宁没再多说,似乎揣摩了一番朱高煦的意思。

一众人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水坝旁边的铸币厂。户部主事宋礼带着原来宝钞提举司的官吏,以及一些工匠迎到了大门外,纷纷跪伏在地行大礼。

朱高煦下了马车,便招手道:“诸位平身,免礼了。”

众人谢恩,宋礼便躬身上前,请朱高煦等入内巡察。

宋礼是个大概四十多岁的文官,身上穿着低级文官的青色圆领,两颊很瘦削,以至于皱纹更明显,人有点出老。他的脸色却十分红润,看起来情绪似乎有点兴奋紧张。

这也是个官场老油条,历经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武德五朝的官员。皇帝亲自前来巡察他办的差事,必定很重视,宋礼应该意识到他重回朝廷中枢的时机、已经指日可待了。

宋礼的帽子上、袍服上都是泥灰,但没人说他失仪。因为大伙儿刚走进工坊,便在乌烟瘴气的环境里、也蒙上了一些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