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页

过了一会儿,朱高煦忽然又想起了旁边的宫女,抬头时,只见她正出神地站在那里。

朱高煦好言问道:“你叫甚么?”

“啊……”宫女回过神来,忙道,“奴婢姓程,没有名字。”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又看了一眼她的胸襟料子。程氏轻轻抬起手,不好意思地稍作遮掩。朱高煦便提起朱笔,在奏章上写了一个字:准。

他指了一下御案上,头也不抬地说道:“镇纸。”

“哦!”程氏恍然将一枚软玉镇纸递了过来。

“圣上以前不认识奴婢,为何要在意我的好歹?”程氏忽然大胆地问道。

朱高煦放下手里的东西,看着这个十余岁的小娘道:“你不必多想。在咱们大明朝,律法条文往往并不是衡量是非的最重要标准。朕要遵守的规矩,与别人都不一样。”

程氏一脸茫然。朱高煦好言道:“去罢。”

“是。”程氏似乎有点迷糊,按部就班地屈膝行礼,退走了。

很快太监曹福带着几个人便进来了,他是一副甚么也不知道的模样。朱高煦拿起盛庸的奏章,说道:“诸臣已经商议过了,不必再送内阁。拿去通政使司,叫他们立刻安排快马送出去。”

曹福急忙上前,拿起东西作揖道:“奴婢即刻去办。”

第八百一十九章 陷落的城

筑前国粕屋郡城内,一队队明军重步兵正在列队行军,走得不快。显得冷清的道路上,明军整齐的脚步声此起彼伏,动静很大。

将士们的衣甲完备,这样的穿戴在日本国、武士阶层也难以相比。分不清状况的稀疏路人,忽然遇到这样的人马,都在路边跪伏避道,不敢上前招惹。

明军并未逮捕城中的武士官吏;所以大内胜没有造次,亦未擅自去见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