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页

安恩与大将军的政见一向不同,这时却也附和起来:“大将军说得对,明国人本就轻敌,又见到我们遣使求和,必定更加麻痹大意。我们的联军,正好进行安排好的谋略。

我们会将主力布置在同奈河(西贡附近)边,大张旗鼓,引诱明军来攻。待明军大多人马上岸、船上兵力空虚,联军便以船队突袭海上,夺取、烧毁明国人的海船。

中计后恼羞成怒的明军,一定想寻联军大军大战,报复我们。那时我们再向西北方向退却,诱敌深入。炎热多雨的丛林、日夜不断的袭扰,定能让明国人生不如死!”

王后伊苏娃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她的弟弟虽然常常做事鲁莽,但并不愚蠢。不止一个贵族称赞安恩的战策、极有智慧。

大明帝国虽然十分庞大,但他们之所以能威胁远在万里的真腊国,无非就是依靠那支舰队。只要他们的船队没有了,明国人纵有强大的国力、也完全依靠不上。所以先设法毁掉敌人的船只,便能削弱他们最大的长处。

而联军诱敌深入、依靠气候和地形,却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了明军的短处。

伊苏娃与好些贵族都认为,明军很难从这样的计谋中脱身。

这时大将军的声音道:“臣还是坚持稳妥的主张。吴哥城(暹粒市附近)深在内陆,远离西贡。只要我们不理明军,明军在海边也拿我们没办法。”

伊苏娃顿时皱眉。

之前她不支持主和派,主要是为了兄弟着想;因为一旦主和,国王就可能牺牲安恩、拿他去讨好明国人。毕竟安恩不是国王的亲弟弟,更不能在国王心里、与整个王国相提并论。

但现在,伊苏娃即便不为自家人安危着想,也有点认同弟弟的说法了:国王身边,尽是胆小鼠辈!

伊苏娃忍不住亲自开口,参与了争执:“恐怕事情不会如大将军所愿。

暹罗人暂时罢兵休戈,无非是想暂且观望、等着我们与大明国的胜负。如果此时我们表现得畏惧退缩,暹罗人会不会因此重兴战事?

新起的暹罗国、占城国,在东西两面进攻吴哥城,王上已有了经营金边城、放弃吴哥城的打算。万一我们要迁都去东南面的金边城,那么西贡所在同奈河流域土地、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如果让占城国的势力西扩,还让大明国的势力在同奈河站稳;金边城的东部就会长期面临强敌的威胁,王国如何千秋万代?

难道你们只有到火烧眉毛了,才会着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