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页

齐泰也附和道:“九边有忠臣大将为圣上分劳,各地巡视也可派钦差御史。何况圣上大举出巡,必要耗费钱粮,夏部堂要是听说了,必定也有话说的。”

不过齐泰的口气缓和了不少。正因为他能为旧臣们的主张着想,所以他才能在各处、都说得上话。

朱高煦听到这里,立刻换了一个角度,说道:“皇弟高燧搬到彰德府之后,娶妻成婚,朕也没有去参加。今年若能北上,也好去彰德府看看高燧。”

听起来君臣之间都是和颜悦色地讲道理,但朱高煦这句话有另一层意思。提到高燧,必定就是指藩王的事。

而在防范和安排藩王的问题上,皇帝和京官们的立场是一致的。大臣们对各藩王分走一部分利益很不满意,更别说万一又发生甚么不好的大事、谁想看到京师官场重新血洗一遍?

求同存异的道理,朱高煦是懂的。果然几个官员的态度松了不少,只是没有马上赞成。朱高煦也不着急,今日便暂且搁下了此事。

于是君臣数人又谈起了南边的战事。

朱高煦忽然说道:“南方的凉季是不是快结束了,天气要炎热起来?”

张顺官小言微,但谈到这个话题,他开口是很恰当的,“圣上所言极是,正月之后,南海诸国便会进入热季。大明官军将士可能不太适应,凉季会好得多。”

朱高煦不禁转头看大殿外面的檐水,只觉京师的天气仍旧寒意阵阵。但官军所在的南边前线,竟然很快就会变得炎热了。

朝廷此时对南方前线的决策,已是鞭长莫及,在座的几个人也没再多谈。三巡茶之后,议事也随之结束。

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晰抉择

在大明京师料峭春寒的时节,真腊这边仍如夏季。

只不过凉季尚未结束,除非日头当空的时辰在外面曝晒,大多时候气候也算不上酷热难耐。此时真腊吴哥王城的状、况十分混乱,城内人心惶惶,王宫中阴霾重重。

大将军已从海上逃回了王城,他在国王奔哈亚面前谈及现状,忽然气愤地说出了一句重话:“王后家族的愚蠢,导致了真腊王国万劫不复。”

而此时,王后伊苏娃就在国王旁边。大厅里的气氛立刻尴尬非常,大将军说完也似乎意识到了、这句话是脱口失言,便打住了话头不再继续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