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页

倒是满刺加使者,终于有了些许欣慰之色。满刺加人与暹罗国也有仇怨,据说暹罗国多年逼他们用黄金交税。

暹罗使者继续争辩,并认为大明朝廷的态度变化太快,并不合理。他也没有答应撤军的要求。

刘鸣听了半天,便说道:“昔日安南国胡氏乱党,不听从朝廷劝说,次年灭国;占城人在承化地区的事情上,不从朝廷斡旋,很快被安南军打得溃不成军,王城危急,幸得圣上仁厚才避免了他们的灭顶之灾;今真腊国奸臣屠戮大明使团,下场又是如何?你回去问问你们的国君,暹罗国是不是还想以身试法?”

通事翻译成三国语言之后,大帐里一时间安静异常。人们久久无话可说,不少人脸上确实露出了严肃而担忧的神情。

过了一阵,暹罗使者上前鞠躬,声称告辞,接着便离席而去。

坐在一旁观摩的宦官孟骥看得出来,暹罗使者对今日的裁决十分生气。不过大事谈到现在,也该说完了。

第九百零二章 了却心愿

中军大帐的议事结束,孟骥便与刘使君一起出来了。整个早上,孟公公都没说甚么话;他就像个旁观者,浪费了上边那仅有的两把椅子之一。

不一会儿就有军士来报,说是暹罗人回到住处后骂骂咧咧,声音很大,但不知道他们在说甚么。

孟骥转头问刘使君:“要不要派个通事过去听听?”

刘鸣道:“无非便是怨愤不满。”他顿了顿又道:“若愤懑不平,让他们派人去京师朝见好了。”

孟骥不动声色地提醒道:“就怕暹罗国根本不听咱们的劝阻,仍会攻打金边城。”

刘鸣沉吟稍许,说道:“这次本官与真腊使臣一起去金边城,正好当着真腊国君臣的面、把他们答应的事落到纸面上。然后我再寻机去一趟吴哥城。”

孟骥忙劝道:“金边城、吴哥城那边至今兵荒马乱,战乱未息。即便刘使君担心暹罗国不听从,也大可不必以身犯险。”

刘鸣道:“主意是我拿的,我便要担当责任。若是一事无成,岂不辜负了圣上重托?”

孟骥想起昨日、刘鸣在废后的事情上很好说话,他便又好心劝道:“刘使君处事并无私心,您要是只顾自个、就该让真腊国付出更大的代价。既然如此,不论结果何如,皇爷也不会怪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