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9 章

黄皮鼓、老药桔、老香黄、陈皮杏脯、草橄榄、加应子、五香话梅、糖杨桃、蜜芒果、话桃条、九制陈皮……

满满一大盒子,分装在不同小罐里。

单看那颜色,鲜嫩欲滴,仿佛一下把人带回了那烟火气缭绕的广州上下九。

再看那包装,按上海标准有点土气过时。但对广东人来说,是标准的“小时候”零嘴。

郑观应的脚步忍不住慢了半拍。

林玉婵嘴里叼着块佛手果,含含糊糊招呼那船工伙计:“大哥来尝尝,清热去火,不是太甜!”

郑观应眸子暗了暗。刚才那顿大鱼大肉,口味不合不说,简直快腻死他。

冷不防那林姑娘朝他招手,笑容纯真:“老乡,来食话梅呀!正宗潮味!”

他口舌生津,冷冷道:“不吃,上火!”

他转身要上车,脚步又犹豫。

凉果的甜香气直冲鼻孔。清清爽爽,十分解腻。

林玉婵再咬一口凉果,满腹生香。

片刻后,仆人跑到林玉婵她们旁边,陪着笑。

“敢问姑婆,”仆人问,“这些凉果是哪里买的?”

红姑大大方方答:“张江镇上,有家潮州铺子,价格很平。我不识字,铺名写在这,你拿去吧!”

说着扔过去一个话梅罐子,上面果然包了一层纸,写着凉果铺的店名和地址。

仆人为难。他也不识字!

只好回头朝自家主人看了看。

“这……要不我们自己去寻吧。谢谢姑婆……”

林玉婵忙插话:“别,他们店面只开半日,现在已关张啦!——哎,大哥拿去啦,不值几个钱,况且都被我们打开吃过了。”

仆人抱着个话梅罐,不知所措。

林玉婵跟姐妹大哥们七手八脚地收摊,碗筷顺手在浜子里洗了,又烧水喝茶。

最后,林玉婵吩咐船工伙计:“走。咱们再去周浦看看。水道要走多久?”

…………………………

小船刚开动,忽然嗒嗒声响,旁边道路上骡车慢驶,和小船并排。

“祥升是标杆。”郑观应从骡车里探出个头,冷淡说道,“我不小气。超过祥升质量,都收。”

他往嘴里塞了颗话梅,隐入帘子后面。

----------------------------------

小船里,红姑和念姑面面相觑:“他说的什么意思?是肯收我们棉花了?”

都有点不敢相信。一颗话梅威力那么大?

林玉婵也皱着眉,好好把郑观应最后这句话琢磨一遍,觉得有点头大。

大佬很狡猾。他好似点拨了一句,但其实什么都没说。

他的意思是,如果博雅提供的原棉样品,质量上不逊于他自己的祥升号提供给宝顺洋行的原棉,那他就收。

问题时,原棉质量高低鉴定,现在可没有全国标准。好不好,收不收,还不是全靠买办一张嘴。

郑观应这货,又要自己当裁判,又要当选手,自攻自受上瘾了还!

到时他一句话,“不合格”,怎么办?

她拿出的原棉,必须能让郑观应无言以怼。

作者有话要说:郑观应:呵

稍后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