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当初李慎刚刚接任平南侯没多久,就在南疆捉到了李逆皇族的闵王回京,这种泼天的功劳是掩盖不下去的,当时登基没多久的承德天子,只能捏着鼻子给李慎封了一个柱国大将军。

其实不管封什么官,李家都是执掌平南军,本质上的权力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柱国大将军的品衔高过兵部尚书,这直接导致了兵部无权节制平南军,一切对平南军的命令都只能通过圣旨下达,偏偏承德天子又不好跟李慎公开撕破脸皮,所以他才会说很“隔应”。

陈矩低声道:“但是平南侯府的那位小侯爷,比起他父亲来可要差的远了,如果能把李慎留在京城,让这位小侯爷出京掌兵,那么平南军就要好应付的多了。”

陈矩是内廷八监之首,天目监的消息他也有权调阅,而天目监负责监察京师以及百官,所以陈矩对京城里的这些“二代”们,都颇为熟悉。

在这位大太监看来,平南侯府的那位小侯爷,是不成气候的。

承德天子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李慎会推拒的。”

相处几十年,他太了解那个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发小”了。

皇帝沉声道:“如果强行让李淳去,李慎恐怕会再次打断他儿子的腿,甚至直接称病不去南疆,把南疆的事情闹大。”

说到这里,承德天子咬了咬牙:“李慎之所以如此棘手,就是因为离开了他,朕还真没有办法搞定南疆。”

其实他这句话是谦虚了,南疆的平南军编制是十万人,就算隐匿了一些,也不会隐匿太多,撑死了十五万而已。

因为多出编制的部分,都需要平南侯府自己养活,李家养不活太多士兵。

十五万人,再加上南疆叛党,加在一起不过二十多万而已,如果承德天子真能狠下心来打一场国战,以大晋的实力,是可以直接推平的。

只不过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最起码就目前来说,大晋还没有做好承受代价的准备。

最终,这位皇帝陛下幽幽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