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这位员外郎也是酒场豪客,数十年来很少喝醉,走上高台之后,哈哈一笑,端起一碗酒仰头一饮而尽。

然后他就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李信为了防止喝死人,多少勾兑了一些水进去,不过尽管如此,这三碗酒还是有六十度左右的度数,一大碗酒最少有半斤左右,在这个喝惯了淡酒的年代,最起码需要十几二十年的适应时间,这个时代的人才能够应付得了这种烈酒。

这位员外郎英勇的倒下了。

又一位御史台的大人,登上了高台。

这些官员都是穿着普通的衣裳,寻常人认不得他们,但是站在三楼观望的崔九娘,对他们的身份都是清清楚楚,崔九娘双手放在自己的长袖里,对着自己身边的一个少年人轻声笑道:“李公子这酒果真厉害,这位员外郎,常来得意楼好几年了,我还没有见过他喝醉呢。”

李信眯了眯眼睛,轻声笑道:“总不能让崔姐姐亏了不是?”

九娘一边朝楼下观望,一边轻声道:“李公子,这酒叫什么名字?”

“在朝廷上应该是叫做魏王酒,不过民间就不要这么喊了,免得大家说魏王殿下浪费粮食。”

酿酒,的确是个浪费粮食的产业,大晋武皇帝在位的时候,山河满目疮痍,都是禁止民间酿酒的,一直到承德五年,也就是十三年前,大晋元气的恢复得差不多了,承德天子才下令放开禁酒令。

李信沉吟了片刻,开口道:“这酒可以用火点着,不如就叫做祝融罢。”

取名字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毕竟这蒸酒的法子不可能长时间保密,将来总有蒸馏酒烂大街的时候,想要以后也能挣钱,就必须要趁现在,把这种酒做成“名牌”。

于是,祝融酒就这么诞生了。

崔九娘点头道:“好,这名字我记下来了。”

李信轻声道:“这几天时间,得意楼的这个告示不要揭下来,弄个几天,名气就该打出去了。”

说到这里,李信的面色严肃了起来,沉声道:“崔姐姐记住了,这几天无论是谁开口要买这种酒,姐姐都一口回绝说没有,等过十天半个月之后,再放出消息,说有十坛祝融酒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