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大槐树下卖凉茶

九儿看到妈妈在勾槐花,树枝“咔嚓”一折,掉了下来。

九儿一个哆嗦,“哇”地一下哭了出来,拽着妈妈的衣服不让勾槐花。

妈妈糊涂了,“这孩子,怎么了?”

九儿说,“妈,树在叫,它疼呢。”

妈妈停止了勾槐花,又看了看九儿,叹了口气,

“哎,这丫头跟别人不一样,怕是长大要……”

孩子们个子越窜越高,饭量也越来越大。

十一口人的家庭,免不了吃糠咽菜,多亏了杏子,青春不接时,掐一把红薯叶,伴点面,放在铁锅里一蒸,浇上辣椒,便是一道美味。

沒钱买肉,夏天有知了,知了猴。

天黑时,点一束火把,用脚一跺小树,那知了便嘶叫着冲向火光。

捉知了猴更是容易,树杆上,灌木丛里,它们趁着夜色纷纷爬上去退皮,伸手可得。

没有油,更难不住人,往灶膛里一扔,不一会儿,便烧的焦黄里嫩,异香扑鼻。

还有蚱蜢,蝈蝈,老飞斗,小鱼小虾,螃蟹……

这些山野小物件,都是她们的美味佳肴。

尽管苦难,尽管无奈,孩子如雏鸡,渐渐硬实了。

用谭木匠的话说,“爪子硬了,会挠食了。”

孩子太多了,吃穿花费不说,一年的学费便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尽管杏子省吃俭用,小木匠头脑活泛,更是一人当作两人用,忙里偷闲在家打个案板,小桌小椅,再让杏子拿到镇上去卖,换几个活钱。

家里依然入不敷出,几个孩子的学费常常拖欠。

九儿六岁时也上了村里的小学。

小学里只有两个民办老师,一个是小路,教数学,这是个十几岁的毛孩子,镇上初中二年级毕业。

另一个是个老私塾先生,姓钱,满口之乎者也,教语文。

十几个孩子,分成三个年级,挤在一间小草棚里。

九儿在姐姐的带领下,怯生生地来到了教室里。

那钱先生倒是很和蔼,见九儿没有名字,捋着山羊胡子,望着莽苍连绵的群山,思索了一下,大笔一挥,便在点名册上写下了九儿的名字,谭青草。

从此九儿有了大名,谭青草。

孩子大了,家里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常常捉襟见肘,恓惶的像秋天的蟋蟀。

杏子坐月子又不懂的保养身子,落下了月子病,腰躬的似虾米,常常扶着腰叹气。

家里地里都需要人手,至于九儿的姥姥,更是指望不上,东家窜来西家窜,要不咋叫“闲话篓子”呢。

思来想去,青禾坐不住,静不下心来写写划划,青麦看到书脑壳疼,两人便退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