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页

秦时鸥看过多次二爷爷的照片,两人相貌很相像,可能和隔代遗传有关。所以他一眼认出来了,老人指的这人就是他的二爷爷。

秦时鸥扶着老人出去找了个地方坐下,问道:“你们在二战的时候,是战友吗?”

老人笑了起来,说道:“是,算的是战友,虽然没一起打过仗,但一起训练过。”

闫东磊介绍道:“陈老先生是当时的战斗英雄,他是英国军方在加拿大招募精锐组建的136特遣队中一员,当年八十名优秀士兵,如今只剩下他老人家了。”

听了这话,秦时鸥肃然起敬,对于136特遣队,他来之前特意了解过,这支部队全是华人组成,任务是深入到敌后做侦察和破坏工作,用现在的话说,他们都是特种兵。

之所以这支战斗队全是华裔,是因为当时亚洲战场需要有亚裔特征的侦察兵,以便可以更容易地派到日军敌后,而加拿大那时候亚裔最多的就是华裔。

老人拍了拍秦时鸥的手道:“我和你爷爷就是在这时候认识的,我们都应征入伍进了136特遣队,在温哥华训练。后来英国长官认为秦老哥水性好,去东亚打仗太浪费,这样我们才分开。”

这点秦时鸥听奥尔巴赫介绍过,他二爷爷并没有参军,但负责过二战时盟军在北大西洋的运输工作,手上曾有过一支运输船队。

在八十年代之前,华人在加拿大的日子就很不好过,受到的歧视非常严重,华人要开私人渔场几乎不可能,他的二爷爷能创建大秦渔场,就因为他曾在战时立过功勋,且有一支运输船队为他积累了第一笔财富。

老人喜欢回忆,随后老先生就开始诉说他当年和秦洪德在一起的一些往事,以及他在战场上经历的那些事。

从老先生口中特别能感觉到当时华人遭受的歧视,战争初期,华裔青年想参军都不被接受,尤其是空军,整个二战期间,加拿大空军没有接纳一名华裔。

随着战争的持续,前方需要更多的兵源,才从1940年开始接纳华裔入伍,开始多是随加拿大军队到欧洲战场参战,后来发现他们在亚洲战场更起作用,再后来才有了136特遣队的成立。

“你们当时主要做什么?”秦时鸥问道。

老先生笑着解说道:“多数时候嘛,是在大部队军事行动前,到敌后执行侦察任务,看看日本的防线部署情况,军事行动开始了,搞点破坏。我还去过缅甸,给美国人和戴安澜将军的军队当翻译,那时候都是盟军嘛。”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说道:“戴安澜将军是条好汉,敢打硬仗,我那时候的美国长官很佩服他,可惜啊。”

老先生摇起头来,戴安澜是当时的缅甸远征军最高统帅之一,远征军在国外阵亡率非常高,作为200师师长的戴安澜将军也没能活着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