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页

这些粮食,就是赈灾的。

“转告孔大夫,东郡的劳作指标还未达标,如果十日内,还未开垦完良田,下一批粮草,将优先送给更需要它们的人。”

文种验粮完毕,转交给子路。

“是!”

子路拱手应下,精神振奋。

最初孔丘入姜国讲学,再被任命为大夫时,他其实并不看好。

姜国太小,国力太弱,就算太子有心,上下也会反对。

然而孔丘师徒很快发现,姜国远不是外界误以为的那么弱小,这里人才济济,上下一心,除了受限于国土和人口,无法大力发展外,竟是具备崛起的一切条件。

所以当太子在各国饥荒,水深火热,民不聊生之际,实施儒家道义,做圣德仁君,接纳四方难民,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当然,难民不会白养活,而是赋予劳作任务。

仙武世界人口虽然是凡俗世界的数十倍,但放到广博无比的大地上,依旧显得地广人稀。

姜国是弹丸小国,那是跟其他国家想必,实际上它的国内,也有大片的土地荒芜着,这些难民便开垦荒田,兴建城镇,最终安家落户。

孔丘其实一开始不太同意这种模式,因为劳作是强制性的,他更希望百姓有感圣君仁德,自发劳作。

不过文种麾下的官吏挑出许多好逸恶劳,甚至惹是生非的难民后,他也无话可说,做出一定的改变。

正如孙武尚未写出孙子兵法,孔丘的儒道也在不断完善。

有了孔大夫起早贪黑的工作,门下各大弟子的奔忙,文种的内政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难民渐渐不再是难民,而是姜国的子民,培养出了极强的认同感,开始落地生根,婚姻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