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豁出去了

所以,西游记的每一关每一难都是有原因的,原因都在唐僧的一个个人心上面,西游记的降妖伏魔,伏的大部分都是心魔,过的关,过的国家,是唐僧从凡人到成佛的一层层世界的打开、修复和通关。

而祝守一觉得从文学角度,西游记有三个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

人物塑造方面,这是的基本特征。也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一点。无法塑造人物,不能称之为。塑造的不好,不能称之为好。而西游记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里面每个人都个性鲜明。

现在人很少去研究西游记原著的。其实只要你仔细阅读原著文本,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性格特别鲜明,特别骨肉饱满,比如唐僧,他有时候会嘴特别贱,特别懦弱,在被孙悟空打死的六贼坟前祈祷说,你们如果做了鬼回来报仇,认准了是他姓孙我姓陈,是孙猴子打死你们的,跟我没关系啊。顿时唐僧那点小心眼就出来了。

更别提猪八戒的奸猾,沙僧的憨直。就连妖精神仙们,也都在寥寥数笔中,各显性格。其中包括很多小妖,比如精细鬼伶俐虫,小钻风,奔波儿灞,霸波尔奔等等。

至于你说的没有个性可言,我觉得是你看的不够仔细。个性体现在行为上。文中不同的妖怪,行事风格截然不同,说话办事也截然不同。白骨精连变三次,变老汉就是老汉,变少女就是少女,本体反而无性格,展现的恰恰是千变万化,画皮鬼的诡异。黑风洞黑熊,乃是修道之人,张口说话,都带着和尚味道。红孩儿嚣张,金银角傲慢,都是很明显的。

那么我们再从情节构造上去看。很多人认为西游无情节,因为他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贞观十三年问题。而且整体上比较曲折的大闹天宫很早就写完了,大部分的篇幅都是过关斩将模式的取经,看起来结构太单一。

实际上呢?这也是未深究西游才会这么认为。西游自古以来,被称为奇书,奇在何处?不在于他描写了神神鬼鬼,正在于他的结构。

西游的结构,妙处在于四个字——无所不包。

这结构看似松散,但是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怎么解释都解释的通,怎么看都是浑然一体。仿佛回文诗,随便找个字开头,按照一定的路数读下去,都能成诗。西游也是如此。

你可以当做职场文来看,研究个人在职场包括官场是如何进步的。

你可以当做世情文来看,研究作者用比喻手法表现的世间各种人性。

你当然也可以当做政治斗争指南来看,里面佛道斗法,可是都暗含心机,博大精深。

更甚者,西游记可以当做丹书来看。所谓丹书,就是道教中教人炼丹的书。历史上真的有人按照西游记来修炼过内丹的,练没练成不知道,但是流传下来的用丹道解释西游记的说法,可是浑然天成。

所以,西游记可以说是中国象征文学的集大成者,古今无人能比拟。什么叫象征文学?就是通过塑造类型化、脸谱化的人物,来比喻、暗指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各种特征的人、或者事、或者物。

最简单的模型就是,一个好人,打死了一个坏人,这象征正义战胜邪恶。同样,孙悟空打死六贼,象征着天然的心性,战胜后天的各种心魔。以此类推。

老实说,这类,迄今为止,无人能比的上西游记。

所以,面对这一部西游,你想看什么都能看得到,够不够称为奇书?

若是再从文字风格上来看,这点祝守一也有话说了。这点很多人也认为是西游记的短板。认为西游的文字没有其他三部精彩。

从文学美感上讲,或许可以这么说吧,虽然个人认为西游记里的诗词,带有浓浓的道家风格和世俗气,可爱的不得了,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红楼三国中的诗词或许真的更好点吧。

但是从另一方面,就是文字驾驭能力来说,西游不输于任何一部其他名著,甚至在祝守一个人看来,除了红楼金瓶梅两部,其他名著在文字上,都不如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