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真正的三方受益

纵观整部《西游记》当中,凡人修行最终位列仙班的只有两位,罗刹女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大圣国师王菩萨师门下小张太子),可谓是仙缘满满,第六十回中牛魔王也交代了:

“我山妻自幼修持,也是个得道的女仙”

对照“小张太子”的皇子身份(祖居西土流沙国,我父原为沙国王),凡人修仙的“铁扇公主”至少也得是直系皇亲起步,绝非是凡人可及也。

执掌芭蕉扇的最合适人选

在前文中,我们详细分析了太上老君直接插手火焰山周围人事安排的缘由,老君先是安排看管丹炉的道人做了火焰山土地,但是由谁来担任火焰山守望者一职而执掌太叶,这才是最考验老君政治智慧的问题。

老君不将芭蕉扇授予火焰山土地,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看炉道人虽是天仙下凡,但是对地界上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事实不明,人际不清,极易受到蒙蔽而有偏私;第二看炉道人是老君一手安排的,倘若在治理中存在问题,则将直接污损老君的声誉盛名;第三,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一个看炉道人即便有了芭蕉扇能否守住而不被凡间妖怪所夺,又是一个有疑问的考验。

所以对于老君来讲,执掌芭蕉扇之人:必须是熟悉乡情里况、武力震慑爆棚且无作歹之心的凡间人士,正是基于此种刚性需求,才有了罗刹女的芭蕉扇,正是“先有地上火焰山,后有人间铁扇仙”,此乃典型的“因事设人”而非基于先入为主的阴谋论而“因人设事”,从人事任命的角度讲,不存在什么见不得人的“潜规则”关系安排。

而罗刹女所在的位置和特点,加上一点点的机缘,三相合一最终导致老君将芭蕉扇赐予她而作为看守和控制火焰山的最终解决方案。罗刹女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自幼修行,政治可靠,王室之人舍去俗世繁华而努力修仙,本身就说明其意志品质坚定,不易受外界里有蛊惑。二是性格内敛,行事沉稳,向罗刹女求雨百姓需献上“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说明其平时深居简出,不轻易示人,不主动炫耀,换句话说就是低调驶得万年船,笃定修仙必然不会捅出什么篓子。三是定居翠云山,不离芭蕉洞,既可以对周围人事社情了如指掌,也不易陷入当地琐事的缠斗,还有牛魔王做靠山,可保芭蕉扇安全。

所以赐予罗刹女是经过充分深思熟虑的考量,是老君目前最合适的、最稳妥的处置方式。

女为红花终有意,郎却喜新不厌旧

仔细研读之后我们发现,铁扇公主对牛魔王的感情确实是非常笃定,虽然牛魔王见利起意而纳妾,但是总体来说夫妻二人感情却十分稳定,并非某些所言的“绿帽流”,我们有几点铁证如山:

第一,罗刹女色诱牛魔王(悟空假扮)。

在第六十回中,罗刹女见牛魔王回芭蕉洞,不知悟空假扮,一番正常操作,可证夫妻之行。

铁扇公主对牛魔王可是一片真情,忍着纳妾分居之事还要耐着性子说“燕尔新婚,千万莫忘结发”,渐进佳境之后“絮絮叨叨话语多,捻捻掐掐风情有”,就开始动手动脚了,未见铁扇公主有什么怨言报复,若罗刹女真是某大佬的小情人,能受这般窝囊气?,牛魔王纳妾肯定是没这个胆子,这个是可以问问戚继光,怕老婆怕到下属撑腰呐喊都敌不过老婆一句怒吼,这里到底是个什么原因。

第二,穿丧服救夫终显大义。

在第六十一回中,眼见牛魔王就要被杀身死之际,罗刹女一袭丧服出场,献宝求和以救其夫性命。

老牛叫道:“夫人,将扇子出来,救我性命!”罗刹听叫,急卸了钗环,脱了色服,挽青丝如道姑,穿缟素似比丘,双手捧那柄丈二长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门,又见有金刚众圣与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头礼拜道:“望菩萨饶我夫妻之命,愿将此扇奉承孙叔叔成功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