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页

少年大概十七八岁,穿着高原游牧民族典型的大棉衣,厚棉帽,嘴唇干裂,脸颊黝黑泛着健康又鲜烈的高原红。

徐皓远远地冲那少年喊话,“小兄弟,周围有住的地方吗?”

那少年闻声过来,大黄狗绕着周围的羊群来回跑。少年打量了一下徐皓和闫泽两个人,用不太流畅的普通话跟徐皓说,“你们要过夜?”

徐皓哆哆嗦嗦地揣着怀,感觉自己像个难民,再看闫泽,握拳靠在嘴边上,人都僵得跟块石头似的了,还嘴硬不吭声。徐皓说,“是啊,你看,这地儿也太冷了。”

那少年听懂了徐皓的话,咧着嘴笑起来,牙口算不上多白,但是非常整齐。少年又好奇地问,“你们,城里来的?”见眼前这俩男人实在冻得够呛,就说,“跟我走吧,前面有生意,客人,可以住。”

少年要管羊,不便上车,徐皓就慢速跟在这个少年后面。压过草坡,在一个向下延伸的平地上看到了三个蒙古包状的大帐篷,帐篷再往下,延展出海一样的湖泊。

帐篷搭的随意,每一个之间都保持着十几米的距离,最大的主帐篷居中,门口拴着一只精神抖擞的德牧,旁侧还有篝火和烤肉架。

烤肉架上架着一只大羊腿,肉香味飘得相当远。

帐篷的主人是一对四十多岁的游牧夫妇,看样子像是那少年的父母,少年跟那对夫妇简单地说了两句,那位身材丰满的女人就向徐皓二人走来。

原来这蒙古包是可以接客的。

听那意思,冬天会来青海湖的旅客很少,但夏天人多,旅游旺季的时候,他们会多搭几个帐篷,供路过的外来旅客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