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页

赵婵娟顿感伤心,却没有多少,主要她是嫡幼女,与大了十多岁的嫡长兄并不是很亲近。再者,赵婵娟了解苏清之,更加了解她的亲生父亲,知晓他不来西北跟她们一块儿的深层用意。

随着时间流逝,所掌控的势力越大,苏清之越发不掩饰自己想改天换地的野望。

可以说苏家没一个不支持的,特别是苏忱,自从前年娶了妻子后,就开始接管养马放牧的生意,虽说还住在一块儿,但平日里行为谨慎,只在书房和苏清之谈事情。

“章哥儿还在吧!”

“自然是在的。”苏清之道:“本来想将章哥儿接来抚养的,可岳父那里为夫只能多多花钱,让岳父一家摆脱劳役的身份。”

“多谢夫君费心。”

“你我夫妻二人,说这些岂不是生份。”苏清之想想又道:“索性最近不忙,要是夫人想去闽南一代看望岳父、章哥儿,为夫立马备齐人手,送夫人去闽南一趟。”

赵婵娟诧异,却很心动。

“会不会很麻烦。天南地北的,光是坐马车都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想去就去。”苏清之笑了笑,却打趣自己:“总有一天,我要在全国修很多笔直宽阔的道路。”

这可不只是雄心壮志,可是真正的可行。古代修路麻烦,是因为采用的是石板,而不是后世的混泥土。要知道石板的取材很麻烦的,需要工人一锤一锤的开山取士,细细打磨,才能制作成平整的石板。

很费时费力,倒不如混泥土,水泥沙石搅拌,铺在地面上压平,等晾干了便是一条笔直结实的路面。

苏清之肯定懂水泥锻造法,哪怕炼钢也是懂的。问题是,现在并不是搞这些的时候。现在最主要的是尽全力多多户囤积粮草,训练精兵,争取起义后一鼓作气的干掉如今掌权的皇室。

可不会与不懂体恤百姓的朝廷多做纠缠,多纠缠一年就是对百姓的伤害多了一年。仔细想想,当今皇帝牛逼轰轰,以鄙夷施舍的态度,让苏清之‘捐’掉一半的家财救济百姓,换取积善之家的名头,其实是一个机会。

一个借机在南方大肆安排人手,掌控南方的机会。

就像先前问赵婵娟要不要去闽南一代去看望父亲以及侄儿,就是想着接了圣旨得南下,让赵婵娟同路。显然赵婵娟顾虑重重,更想留在西北为他稳固后方,苏清之也就没再提,而是和赵婵娟说了一会儿其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