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页

吴国夫差这叫什么,妥妥的不爱江山爱美人,而且那个美人心有范蠡。据野史记载,吴国国灭后,范蠡带着西施飘然远去,据说还曾有人撞见他们一起舟游太湖。

扯远了,总之白色岩石这玩意儿,在勾吴(苏州)城很不好找。不过出了勾吴城,沿着太湖流域找,虽说耗费了不少人力财力,耗时几个月,到底找到了石灰石山。

用‘山’字形容可没有错,这么说吧,发现这座石灰石山完全开发所生产的水泥,足够将整个吴国的道路修得笔笔直直。苏清之很高兴,当即就赏了发现找到石灰石山脉的士兵,然后就下令就地建立水泥厂,就近挖掘石灰石来锻造水泥。

有配方就是不一样,直接略过实验阶段,一次锻烧,就成功制造出了水泥。为了避免再被伍子胥他们三人诽谤不务正业,苏清之在用水泥铺王宫路面的时候,特意请了伍子胥、孙武、伯嚭三人来围观怎么用水泥铺设地面。

可以说水泥的效果相当惊人,与水调和后,将水泥均匀抹在地面上,阳光明媚的时候,只要几个小时,抹了水泥的地面就变得干干的。

整个水泥地面灰扑扑的,对比青石板,显得有些丑陋。但看到这神奇一幕的伍子胥、孙武以及伯嚭三人,却异常激动。受道路所限,古代开采青石铺设路面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

每一次修桥铺路几乎都是困难的,倒是天大的工程。如今苏清之修了个什么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直接和水搅拌,铺设到地面上,等水汽一蒸发,直接成了结实笔直的路面

“大王,这水泥造价如何?”伍子胥激动万分的问。

苏清之想了想,发现整个水泥厂的工人包括开采石灰石的工人,都是他名下的奴隶。也就是说,哦豁,成本低廉得忽略不计。

“造价便宜。”苏清之犹豫半晌,到底开口道:“寡人已经许诺,会罢免他们奴隶的身份,允他们正式成为吴国人。”

第220章 第19个故事!

春秋时代还是奴隶制度, 直到战国初年,春秋五霸演变成战国七雄,在各国的推动下, 废除奴隶制度, 完成了到封建主义的转变。

不过奴隶并没有完全消失,主要以官奴形式存在。

也就是说, 实际上春秋五霸,五个国家的君王实际上就是最大的奴隶主。比如苏清之, 他手上的奴隶数不胜数,甚至于伍子胥、孙武他们俩练兵时补充的新兵,除了少数正儿八经的平民外, 都是奴隶。

其中大部分奴隶,还是从苏清之手中挑拨的, 苏清之就是整个吴国最大的奴隶主。伍子胥问修建水泥厂, 开采石灰石的成本, 苏清之说的也算实话, 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苏清之给与奴隶的那个许诺。干得好的, 摆脱奴隶身份,成为良民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