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页

后世有种说法,二道贩子是最赚钱的行当。

一倒卖,原本只是成本几毛钱的东西,就能卖个上百甚至上千的价钱。

所以说,二道贩子很赚钱,苏清之没有必要让钱都被来往各国进行贸易通商的商人给赚了,就干脆组织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商会,将雪纸以及其他物品贩卖到各国。

然后再用商贸所得的钱财,来维持苏清之开展的各种基建。

比如说兴修水利。

并不是说吴国的国土范围,大部分都在太湖一带,水资源丰富就不缺水。

事实上,吴国的可耕种土壤,都是集中在有水资源的地方。哪怕是小溪流,实际上也是有几户人家聚居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淳朴的吴国人,大多逐水而居,过着日落而息日升而起的悠闲生活。

生活节奏并不快,估计有的人一辈子,从少壮到老年,都难得进一回县城。除非采买生活物资,比如说油米姜醋茶。只有采买生活必须品,吴国大多数逐水而居的百姓,才会想着进城采买。

哪怕现如今,条条笔直的水泥路连通各城镇乡村,出行方便了很多。吴国百姓的生活节奏也没有快多少。当然了,吴国的军队又不一样。

有精通战役的伍子胥、孙武在,吴国的军队,根本不需要苏清之多操心。毕竟术有专攻,苏清之又不可能御驾亲征,就相当于外行指导内行,肯定不得行。

还是干好基建的工作吧。

用玻璃、琉璃制作的工艺品,一经推出,广受所有人的好评。

不像雪纸,饱受读书人的好评,不管是用玻璃制作的,还是用琉璃制作的工艺品全都美得惊人。比起精雕玉琢的玉杯,玉碗 等物,显然还是玻璃、琉璃制品更加好看。

更得达官贵人,王孙大臣的喜欢。

他们的喜欢造就了苏清之利用王家商会,疯狂的揽财。当然了,就像前面写的,赚的钱,苏清之都投入了基建中。

要致富先铺路,如今路铺完了,水泥厂、玻璃厂甚至造纸厂都火热运行中,并且给苏清之带来了极大的效益,接下来就该兴修水利了。

前面已经阐述了吴国虽然水资源丰富,百姓大多逐水而居,却并不代表良田,特别是种植水稻的良田多。实际上,吴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主要种植黍、稷、麦、豆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