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页

大儿子从小就聪明,又懂事,还孝顺。小小的年纪就给主家的少爷端茶递水,哄得少爷教他识字,再跟着小少爷一起去上学。

后来主家败落了,儿子也读到了高中,到处找活儿干,给郑妈妈分担了不少。

后来更是攀上了一位将军的儿子,家里的日子渐渐好了,大儿子娶了媳妇,二儿子也进了工厂,小女儿都嫁给了一位小商人,日子眼看就要好。

日子最好的时候,儿子还带回来过一串香蕉,那可是贵重玩意儿,那一串香蕉楼上楼下都过来看,很是稀奇。

老太太很是骄傲的跟邻居们说,这是儿子的老板给的,一串香蕉算什么,人老板那香蕉都是随便摆在桌上,谁想吃就吃的。

交通不便的九十年代,半岛国家出现个香蕉,那是真的稀罕。

突然有一天,儿子在家待了大半个月都没出门,老太太忍了十来天终于忍不了,问儿子,是不是得罪人了,人家让你回来。儿子解释说不是,是老板出国了,他暂时在家待命就好。

可这一等就是大半年,等到儿子都耐不住了,郑妈妈反倒不敢再问,只是不停的安慰儿子别着急,大不了我们去别人家干么。

又是一个半年过去,儿子到底重新换了工作,日子跟以前比那是一落千丈。

家里别说香蕉,肉都很少见了。再后来,外面说什么金融危机,老太太也听不明白。

但她跟着老邻居们,捐了她藏了半辈子的一根银簪子,还是她出嫁时,母亲给的嫁妆。

家里的日子越发难过了,郑妈妈想着要不把这房子卖了吧,回老家去,老家再怎么不好,一口吃得也不缺,能活人。不像京城,喝口水都得给人家交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