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时行听了之后一噎,韦子耀说的他还真不能反驳。

他以前的确没有种过水稻,但是他没种过水稻还没见过水稻长什么样吗?

不过从韦子耀的反应来看,估计现在的水稻都是这样。

他认真想了一下,觉得倒也正常,想当年种花家建国之后过了很久才勉强让粮食够吃,那还是袁大德鲁伊经过多年研究培育,搞出的各种高产品种才达到的。

古代的生产力低下也不仅仅是工具问题,还有品种的问题在里面。

骆时行摸了摸下巴说道:“你们等等去找,有没有分蘖比较多的,只要超过三株以上都记录下来在什么地方,收割的时候记得把它们的米单独放置,记录上每一个的形态特征。”

韦子耀听了之后有些茫然:“这是要做什么?”

骆时行无奈说道:“改良品种啊,你想想如果每一株都能三分蘖四分蘖,能多多少粮食?”

山区种地条件天然不如平原,开垦梯田还有水利设施都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还要时不时进行维护。

骆时行就算是想要发展大型耕种器械都做不到,这里用不了啊,没那么多土地。

那么就只能改良品种,适宜种地的地方少也没关系,只要单亩产量高,那也是一大胜利。

只是改良品种也不太容易,骆时行叹气离开,准备回去把杂交水稻的要点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