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游道摆手:“不是那个,后面背着的那个……很奇怪的东西,还有胸前挂着的,都是什么?”

骆时行了然:“哦,后面那个是新研制出来的工兵锹,胸前挂着的那个是手弩。”

在骆时行跟发电机死磕的时候,程敬微盯着人把这些给做了出来。

相较而言,其实这两样东西做起来并不难,因为这俩东西都不是无中生有,因为有原型,在看图纸的时候工匠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上面的图画。

手弩那个地方难就难在弹道和上膛的设计,指望工匠能够明白是不行的,最后还是程敬微跟骆时行两个人猫在书房里折腾了半天做出了一个模型。

弹道的问题解决了,手弩下面也配备了箭匣,里面同时可以装五支箭,一支箭自动射出之后,可以通过机关让弹道从中间打开,将箭匣里的箭向上推入,在箭推入的同时弹道闭合。

这是骆时行掉了无数根头发才搞出来的上膛方法。

自动上膛是不要想了,他没有那个本事,至少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是不行。

等做出来之后,骆时行还是有些遗憾:“上膛时间有点长,箭匣装的也有点少。”

程敬微连忙安慰他:“这样已经很好了,哪怕面对骑兵手弩的射程也足以有上膛的时间,五轮下来能够直接废掉前方的冲锋兵,更何况我们现在又不用面对骑兵。”

骆时行一想也是,哪怕是火枪在一开始出来的时候上膛都很耗费时间,更不要说手弩。

而且武器的研发其实还是要专门的人来,骆时行知道的只有武器进化方向,他知道终点在哪里,但是过程没那么清楚,或者说就算清楚,但凡有一样东西做不出来就能卡住他的“发明创造”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骆时行天天盼着第一批进学校的那些人毕业,可惜教书育人这种事情也急不来。

好在,他们的武器在岭南这边来说已经是碾压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