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很快黛玉就恢复了往日课程,心情瞧着一天比一天明媚,甚至有心情出来写生了。

是的,写生。

虽然素描并没有为治贾敏的病做出什么贡献,但黛玉出于兴趣,也一直坚持学了下来。

林如海对此持支持态度,一则黛玉于画之一道极有天份,短短时日已经颇有章法,若是埋没未免可惜。二则对于林如海来说,只要黛玉高兴,合理的要求他都能答应,并且可以提供支持。

为此胤祚还把铅笔的配方告诉林如海,当然他也只记得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按比例调和的,至于用什么石墨、什么黏土、用什么溶液调和,比例是什么等等,他就一点不知道了。

好在林如海财大气粗,可以砸钱找人试验。

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不可估量,大把钱砸下去,很快就做出了不错的笔芯,工匠还非常懂地给加上了木头笔杆,后来又在胤祚的建议下加了笔帽,方便随身携带。

比起后世用机器压出来的铅笔,这定制铅笔更加工巧,还雕了精致的花纹,显得十分高大上。自然用这笔画画也十分有情调,丝毫没有简陋之感。

托林黛玉的福,胤祚是不缺铅笔用了。可惜他观察了两天,没发现林如海推广铅笔的意思,不由有点遗憾。

唉!还是眼光问题啊。大约在林如海看来,铅笔不过是孩子闹着玩的玩意,或者只是用来画画的工具,根本没看到它更大更长远的价值。

还是他以后来做吧,胤祚想,反正现在书价纸价都贵的不行,只降低笔的成本意义并不是很大。

……

二月乍暖还寒,百花仍在沉寂之中,林家少有人至的墙角却长了一束迎春,纤长的枝条上挨挨挤挤开满了小黄花,正式宣召春天的到来。

黛玉今天要画的就是迎春。

胤祚一边帮黛玉观察迎春的形态,一边打趣道:“林夫人是气好的,还是被《好运来》的喜气感染好的?”

黛玉轻哼一声,并不回答这个问题,转而说起她的安利过程:“……母亲一开始颇为排斥,后来听多了,便不自觉跟着哼唱,信手弹琴也是《好运来》和《最炫民族风》的曲调,没法子,只能学了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