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评论,郭大路根本就懒得辩驳,这部小说从他手中写出来的时候,郭大路便已经完成了自己这文化搬运工的使命,至于世人对这篇文章的评论,对郭大路来说其实并不重要,把它写出来,让它被这个世界上的人知晓才最为重要。

好不好,它就摆在这里任君评价,哪怕把它说成一坨臭狗屎,那也毕竟算的上是一种应激反应,总比没有反应要好。

因此郭大路对这些作者的评论根本就不怎么在意,是好是坏,自有后人评说。

但是秦俑的责问,郭大路却是有必要回复一下。

秦俑在看完《阿q正传》的第一时间,就在论坛上对郭大路进行了盘问,“郭大路,你也太小肚鸡肠了!就算我得罪你了,你也不必专门写书来羞辱我吧?你羞辱杜斌我管不着,那人拍电影一心讨好外国人,你骂他我也赞成。可你给主人公起名阿q,而我姓秦,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就是q,你这明显就是嘲讽我啊。而且在书里还特意指出我是‘考据党’,还让我考证一下主角的名字对不对?你这是要把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啊!郭大路,你也太狠了吧!”

对此郭大路恢复道:“别生气,也别太高看自己,其实还真不是说你,你虽然很烦人,但还真不是主人公的原型,不过也跟你有点关系。阿q的q,不是什么拼音的缩写,其实是一种象形的比喻,因为老先生留了条小辫子,而民国之前的人也都留着小辫子,与英文字母q极为形似,所以才给主人公起了这么一个名字。总的来说,这个名字的由来,还真得谢谢秦老先生的辫子给我的启发。”

第二天,秦俑便剪去了自己留了多年的辫子。

第三百八十八章 郭大路摸得,我就摸不得?

秦俑剪辫子的时候,那叫一个舍不得啊。

他远祖是秦桧,但近祖却是清朝大员,因为耻于先祖之羞,所以为官清正,不敢重蹈先祖老路。虽然没有资格名标青史,但在地方县志上很是留有一笔。

虽非满清重臣,但也可算得上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大臣,很有些名声。

秦俑留着小辫子,未尝不是怀念近祖之功,以及对满清时代的向往之情。

因为只有在那个时代,才是他们秦家最为风光的时刻,至于秦桧,那还是算了。虽然一时风光,却换来万世骂名,乃是秦家之耻,不说也罢。

但现在就因为自己留了条小辫子,郭大路竟然借题发挥,搞了个《阿q正传》出来。这以后后人说起阿q的来历时,自己肯定要被引出来,后人做注的时候,少不了会写出“因为当时秦俑与郭大路有罅隙,而秦俑身在新国心慕旧朝,经常留着小辫子,所以郭大路便以秦俑为形象创出了一个q字,非但形象生动,而且一语双关,因为秦俑姓氏拼音的第一个开头便是q云云……”

秦俑是史学大家,深知人以文传的道理,想到自己竟然被郭大路写进这么一篇讥讽的小说里,差点把肚子都气炸,“先祖秦桧还未站起来,我却又被当成了反面人物的原型写进了书中,这……这郭大路实在不是个东西!”

到了这个时候,他开始后悔起来,“我何必要问他阿q的来历?我要不问的话,众人也只是一个猜测,未必能实实在在的将小说中的形象安在我身上,我这一问他这一答,这可就敲砖钉脚再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