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有何惧哉!(万字更求月票)

两日后,太上皇崩于海上的消息,以加急的形式送到京师。

齐孝宗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后不能进食,又表示要服孝三年。只是因为此时兵凶战危,在群臣的劝谏之下,齐孝宗才收敛哀容,继续处理政务。

原本齐孝宗已经在考虑着手为韩甫岳将军平反昭雪的事情,但那几日太上皇已然出海,所以这事情也就只能搁置下来了。

毕竟为韩将军平反,等于是让齐高宗认错,这件事情还是得齐高宗亲自点头,才能办得下来。

而在真正历史中,齐高宗也确实点头了。这说明他对于韩甫岳将军是冤死的一事,是心知肚明的。

而此时,齐高宗崩于海上的消息传来,齐孝宗立刻下令,此事一定要彻查!

可是,如何彻查?

整艘船都已经被大火焚烧,然后又沉入了茫茫海底。就算船上还有一些证据侥幸没有被大火烧毁,以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又如何深入海底去打捞?

这恐怕只能是一桩悬案了。

而就在齐孝宗为这次离奇事件感到焦头烂额之际,前方的军报,传来了。

……

“官家!官家!

“前方军报!”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将最新的军报交到齐孝宗的手上。

齐孝宗本来在忧心政事,听到军报不由得精神一振:“如何?”

小太监上气不接下气:“大捷!大捷啊!”

齐孝宗脸上瞬间喜笑颜开,他打开军报,仔细查看。

金主完颜海陵进抵长江北岸,打造战船,准备自牛渚矶渡江。

此时牛渚矶守军一万八千余人士气涣散,人心惶惶。中书舍人赵彬甫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士,奉命到牛渚矶犒军。

看到形势危急,赵彬甫毅然召集诸将宣布朝廷抗金命令,犒赏军队,动员将士决一死战。

牛渚矶一战,齐军利用水军优势,在江中截断金军船只,打出大捷。次日又直逼北岸渡口,焚毁敌船。

金主完颜海陵恼羞成怒,强令金军从瓜州渡江,为部下所杀,金军败退。

齐孝宗看完军报,当即高兴得拍案而起:“好!好!

“好一个赵彬甫,真是有匡扶社稷之功啊!

“若是真的被金人渡过长江,我朝社稷危矣……

“传朕旨意,重赏赵彬甫!

“还有,此人是谁提拔任命?为朝廷挖掘如此能臣,理应一并封赏!”

小太监的神色有些古怪:“回官家,是……是李相提拔。”

此言一出,齐孝宗的脸色也变得古怪起来。

那个大权奸李浩?

原本的好心情瞬间被扑灭了一半。

前些天噩耗传来,李浩已经随着太上皇一起死在了那条战船上。

对齐孝宗来说,李浩死不足惜,甚至称得上是大快人心。

所以,他光顾着为齐高宗哀恸,对于这位李浩的死亡,倒是没什么感觉,甚至只想立刻换一位自己信得过的宰执。

此时突然又提起,仍旧只觉得晦气。

“知道了,你退下吧。”

齐孝宗挥了挥手,打发走了小太监,又将这份军报看了好几遍。

“这赵彬甫,真是奇人也。

“只是……为何这样的人,会得到李浩的举荐?”

齐孝宗百思不得其解。

突然,他似是想到了什么,让小太监费了一番周折,将李浩临走之前交给他的那个锦囊给翻了出来。

之前李浩叮嘱过,让齐孝宗听到牛渚矶的军报之后再打开。

齐孝宗当时压根没有放在心上,对于这位大奸臣给的东西也不甚在意,所以只是随手让小太监收了起来。

而今天真的收到了牛渚矶大捷的消息,这才想起来此事,重新翻找出来。

打开锦囊,里面竟是几封书信。

第一封,是韩甫岳将军打造出来的百战精兵此时的情况以及所在的位置。

第二封,是六部中一些官员的名录,让齐孝宗可以任命赵彬甫为宰执之后,再对这些人选一一考察,并将他们安排到六部中的实权位置。

第三封,写明了京师城外某处庄园的地址。并写着:陛下心心念念之人,就在此处。

齐孝宗的双手微微颤抖起来。

许久之后,他大喊一声:“来人!备车驾!朕要出城一趟!”

……

城外的庄园中。

隗顺照常洒扫庭院,服侍韩甫岳将军的日常起居。

作为一名一直仰慕韩将军的无名小卒,能在身边随侍十年,对他而言,已经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

只是在这些日子,隗顺也时常想起那位已经许久不见的当朝宰执,李浩。

十年之期已经到了。

听说金人又打过来了。

这次带兵的不再是韩甫岳将军的老对手完颜盛,而是完颜海陵。

但那又如何?这完颜海陵看起来还不如完颜盛,只要韩甫岳将军出手,区区金兵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只是,朝廷中为何还没有人来迎韩将军?

韩甫岳将军仍旧和往常一样,要么是看书,要么是写自己的兵法,对此倒是十分淡然了。

但隗顺,倒是比韩将军还要更加急切。

突然,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隗顺愣了一下,赶忙快步来到门边,将大门打开一条小缝。

只是透过这条小小的缝隙往外一看,他却愣住了。

因为他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只见庄园外的这条小路已经挤满了人,有禁军模样的官兵,有负责随行车驾的其他官员,还有一位小太监来到门口。

而更远处,还有金碧辉煌的马车,那是皇帝才能用的御驾。

“何……何事?”隗顺的声音有些微微发颤。

小太监细声细气地说道:“皇帝陛下驾到!还不快来见驾!”

隗顺的脑海中仿佛一道惊雷轰然炸响,他赶忙打开庄园的大门。

只见御驾之中,身穿华服的皇帝顾不得那么多繁文缛节,直接快步走来:“朕问你,这庄园中到底住着何人!”

隗顺神情激动,一时之间竟然没能说出话来。

不过,他也不需要回答了。

因为齐孝宗顺着他的身影往庄园中看去,之间一个高大的身影已经走了两步,向他跪拜。

“臣,韩甫岳,拜见陛下!”

齐孝宗的表情如同雷击,他有些踉跄地走上前去,颤抖的双手一把扶住韩甫岳将军。

“韩将军……你……你还活着!”

……

隆兴元年,金兵进犯。

赵彬甫在牛渚矶打出大捷。

一月之后,齐孝宗为韩甫岳将军平反昭雪,紧接着就任命韩甫岳将军为北伐主帅,以旧部为骨干,又重新整编新军,誓师北伐。

又任命赵彬甫为宰执,在后方督运粮草。

史称,隆兴北伐。

韩甫岳将军未死的消息传出,天下震动。

齐朝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喜极而泣。北方群雄听闻,纷纷起义,策应韩甫岳将军的北伐行动。

在韩甫岳将军的率领下,齐军连克灵璧、宿州等地,威慑中原。

金军集中优势兵力反攻,被韩甫岳将军正面击溃,一月之内打出三次大捷。

韩甫岳将军趁势挥师北上,河东河北州县中的抗金义军自发夺取城池群起而响应。十年之前“连接河朔”的奇谋,此时再度发挥奇效。

河北忠义之士四十余万,皆以韩甫岳将军为旗帜,愿齐军能够早日渡河。

金兵残部士气尽丧,兵无战心,金国国内契丹人及北蛮诸部纷纷叛乱,变乱四起。

金人为了补充兵员只能再度征发壮丁参军,也就是所谓的“签军”。但原齐朝旧地诸郡无一从者,自燕京以南,号令不行。

又过数月,韩甫岳将军连克河东、河北诸县,进兵燕京,将金军残余力量彻底歼灭,收复燕云。

金人内忧外患频发,北蛮、西夏、高丽等势力见状纷纷起兵。

只可惜在完颜海陵之后继任的金世宗算是整个金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明君,在如此危局之下也勉励撑持住了局面,只是将燕云及周边诸县全部放弃之后,收缩势力,在放弃了金国三分之二的版图之后,勉强稳住局势。

而韩甫岳将军在收复燕云之后,也因为连年征战、军费甚多,而燕云之外并非旧土,即便打下来也难以消化,故而就此罢兵。

最终齐朝与金人签订和议,金人割让十余州县并俯首称臣,年年纳贡。

而后,齐孝宗励精图治,在赵彬甫和韩甫岳的辅佐之下,将北地重新收归治下,休养生息,完成中兴。

……

楚歌以上帝视角,默默地看完了这一切。

虽然他所扮演的李浩已经在船上死亡,但却这次的试炼却并未立刻结束,而是让他自由观看了之后的这一幕幕场景。

看到这一幕之后,楚歌不由得感慨:“值了!”

韩甫岳将军所打出的战果,也确实符合他的预期了。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上,齐孝宗即位之后不久,就为韩甫岳将军平反昭雪。紧接着,又开始了隆兴北伐,接连恢复灵璧、宿州等地,威震中原。

但只可惜当时前军主将不和,军心涣散,在金人调集重兵围堵之后,齐军损失惨重,只好被迫达成合议。

而这次和议,虽然有了一些改观,比如齐朝皇帝不再称臣而是称叔侄、将之前和议的银、绢各减五万,但齐朝还是割了六个州给金国。

而这样的结果,对齐孝宗来说自然是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