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是是是,志敏去忙自己的事情吧,不用在这里浪费时间……”

“你一个大校长,每天要忙那么多事情,就不用陪在我们身边了……”

——

苏志敏的脸色终于缓和过来,意味深长地看了敖夜一眼,然后笑哈哈地对苏文龙老爷子说道:“只许你们学习,就不许我也跟着学习学习?你总说好字是粮食,看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比吃一顿山珍海味要舒坦多了……我也跟着你们吃一顿好吃的,改善改善伙食不成?”

看到赶不走儿子,苏文龙老爷子也不在意,视线转移到了敖夜身上,说道:“先生,这《中秋帖》气韵贯通,雄浑奔放,您是不是想要告诉我说,写字重势重气,不重迹……这样方能脱离束缚而生出万千气象?”

“不是。”敖夜说道:“你要是字写得好了,气势就自然出来了……就像我这样。我不求万千气象,但是紫气东来。”

“……”苏志敏觉得自己脸上挨了一巴掌。

“先生,这《中秋帖》用笔婉转流动,一气呵成,有「一笔书」之妙……王献之当时写这幅字时是情之所至,还是故意为之?”

敖夜想了想,不无遗憾地说道:“你要是早些问,我就帮你问问……”

“……”苏志敏又觉得自己脸上挨了一巴掌。

“敖夜先生,我也是学草书的,能否指导一二?”

“只有想不想,没有能不能。”

“我运笔时,时常有字连势不连的困惑……”

“可知怀素?”

“我学的正是怀素……”老人一脸激动地说道。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学草书的六个仿张旭,四个仿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