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页

北洋[校对版] 戒念 3502 字 2022-11-12

恭王奕訢和荣禄的那道折子中关于一万人的兵种配置完全是照抄谭延闿的建议,这样的配置大体上也算是合理,但是在具体到营一下的细节方面还需要完善。这兵种配置方面,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军官们更加有发言权,他们都是受过完整军事教育的优秀军事人才,原侍卫队出身的军官在个人军事素质上要明显强于他们,但是这种活侍卫队出身的军官是绝对干不来的。

新建陆军步队营,设统带官兼一员管辖全营,帮统带官一员,管带领官四员,哨官12员,哨长24员,督排哨长四员。

新建陆军炮队营,设统带官一员,管辖全营。帮统兼左翼领官一员,管辖三哨。副领官兼哨官三员,哨长九员,全营克虏伯八生三十倍口径火炮二十四门。管查炮马哨长一员,帮统兼右翼领官一员,管辖三哨。副领官兼哨官三员,哨长12员,管查炮马哨长一员,帮统兼接应马炮队领官一员,管辖三哨。副领官兼哨官三员。哨长九员。管查炮马哨长一员。

新建陆军马队营,设统带官一员,管辖全营。帮统官一员,领官兼一哨官四员,哨官八员,哨长12员。

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官一员,帮带官一员,委员一员,管理桥梁司队官一员,木工四队,铁工一队,水工二队。管理地垒司队官一员,筑工四队,石工一队,筐工二队,土工二队。管理电雷司队官一员,雷兵三队,管理修械司队官一员,修炮铁工一队,修枪铁匠二队,修械木工一队。管理测绘司队官一员,测绘一队,印化兵一队。管理电报司队官一员,工匠一队。

通过这一次军制制订,谭延闿愈发感觉到自己手头上缺乏人才——出身侍卫队的四十名最出色的人才已经去德国留学学习军事已经快一年了,这些人才是他的嫡系,而北洋武备学堂出身的军官相处的时日尚短,还不足以拿住这帮人的人心。

“历史上袁大头是怎么做到的呢?!”感到自己不足的谭延闿有些想念袁大头同学了,被他暗算了一把之后,袁大头果然断了粮源,再也没有资本来为自己铺垫升官路径了,而他以前交往的诸如王修植等人在袁大头无力支持他们逛八大胡同之后,也都忙不迭的离他而去,可见这官场上什么八拜之交全都是假的。

就这样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袁世凯依旧没有离开京师,依然在寻找机会,在得到沈静的情报后,连谭延闿都不得不佩服大头同学了。对于抓人心这一块,谭延闿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让袁大头得了这个训练新军的机会,自己很难是他的敌手——人家不过用了不到五年的功夫就将北洋陆军折腾的跟个铁桶一般,这种凝聚力功夫他还真做不来。

不过袁大头赖在北京依然不肯去温处道赴任,这让谭延闿感到深深的威胁,连沈静都不止一次地露出对袁世凯的杀心了——这么一个人没钱并不算什么,但是就凭这幅百折不挠的心劲也是一个大敌,倒不如趁着他什么还都不是的时候,干脆做掉他免留后患才是正经。

谭延闿比谁都想干掉袁大头,但是身边没有可靠的人选来承担这项人物,他也害怕暴露此事,那可就成为一大丑闻了,这暗杀的名声实在是太臭,即便他袁世凯是个五品的小官依然如此。不过令谭延闿非常欣慰的是,手头缺乏参谋人才的情况将会很快得到解决——第一批留德士官生中间的十三名将会在一个月后回国,他们是读得并不是德国正牌军事院校,而是通过毛瑟兵工厂铺路经过德国军事院校的安排进行一年期的短期军官速成学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矛盾

当初在选派留学生前往德国学习军事的时候,谭延闿手头上的资金非常富裕,便打破每年输送十个优秀人才前往德国的初衷,改为四十人,这也是和去年甲午战争战局变化太快,有很深的联系。实际上在谭延闿自己看来这一次四十人都有些多了,便安排了三个档次一年期、两年期和四年期三种军事留学生,一年期和两年期都不是自己考上的,而是通过毛瑟兵工厂和李鸿章的关系由德国军校方面进行的军官速成培养,能够自己凭本事考上正规德国军事院校的不过才十二个人,他们将会接受四年的正规军官军事教育。

其实北洋武备学堂也有选派优等生前往德国军事院校深造的计划,人数并不多,但历史名人却不少,像在直隶督标炮队中服役的段祺瑞便是在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前往德国进行深造的,回来后被谭延闿选中分到炮营做哨长。

像段祺瑞、冯国璋和王士珍这三个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历史人物谭延闿虽然都吸收他们进入直隶督标,但是却并不看好他们,只安排他们当哨长。一方面这些人的军事素质确实和谭延闿手下的侍卫队出身军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一方面他们虽然是难得的军事人才,但他们在传统的旧式军队中待过很长时间,已经沾染了一些非常坏的习气,这才是谭延闿不愿意重用他们的根本原因,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军队军官年龄不要偏高,侍卫队出身的军官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历史已经发生太多的改变,谭延闿自己将原本属于袁世凯的位子给占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像段祺瑞等历史名人,谭延闿也并不刻意回避,这些人在袁世凯的手下做过一些错事,但自己现在是他们的头领,他们未必会走同样的道路。据谭延闿前生记忆所知,这些历史上的北洋将领乃至以后的全国总统虽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至少有一项还是让他颇为赞许的——在北洋中真正有着巨大影响力诸如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吴佩孚等人,在日本占领后的诱降中一个都没有骨头软的,反倒是那个“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成了近代史上最大的汉奸。

与段祺瑞等北洋历史名人相比,现在最吸引谭延闿目光的是那个在会试考场上匆匆一瞥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一个月前康有为成立了“强学会”,这让谭延闿非常恼火,相比康有为的强学会在短期内飞快蹿起,自己的《强学文摘》可是经历了几年的悉心经营,深知康有为最后结局的他不得不要考虑自己的《强学文摘》是不是要换个名字,以避免未来的无妄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