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页

※※※

希律律的马蹄声响起,一队骑士停在镇远府西矿监局的门口。

连子宁并洪朝刈、史凯,仨人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下下马走向大门口,一众矿监局的官员早就得了消息早早的在本门迎着了,赶紧过来见礼,齐声道见过大人。

“都起来吧。”连子宁摆摆手,却是看到人群最前面站着的却是前工部员外郎,现任的矿监局局正全旸。

连子宁不由得心里一阵纳罕,这位技术狂人可是轻易见不到面的,他前两次过来都是没瞧见人,也不知道在捣鼓什么。

连子宁上前笑道:“哟,全大人,今儿个瞧见你了,可是不容易,怎么有时间过来了?”

若是换做别人听见,这等口气,未免就以为是连子宁心中对自己很是不满,心里有怨,心中又是不知道又几多惶恐了。但是全旸的性子大伙儿也都知道,这不过是大人跟她开玩笑而已,全旸哈哈一笑:“惭愧啊,前些日子确实忙得有些落不下脚。”

连子宁摆摆手:“本官明白你的性子,最近忙什么呢?还跟戴梓一起,研究那机关枪?”

“嗨,那是前一段儿的事儿了,戴梓那机关枪,可不是什么好研究的活计,下官两个月前便自回来了。”一说这个,全旸顿时是眉飞色舞,解释道:“下官最近在烧制玻璃。”

“玻璃?”连子宁先是一怔,然后心里便是微微一阵悸动。

这是一个唤起他无限回忆的一个名词啊!

在中国,玻璃的出现,其实并不是如一般人想象中的那么晚,远在五、六千年前,埃及人首先发明了烧制玻璃,后来传遍欧洲大陆。最初人们认为中国的玻璃也是从西方传入,实际并非如此。

前世的连子宁曾经跟着自己的老师在博物馆中见过一件儿商代青釉印纹尊,尊口有深绿厚而透明的五块玻璃釉。而一些西周早、中期墓葬里出土了上千件琉璃管、珠,乃是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不同,中国的玻璃是自成系统发展而来。

中国的玻璃要比埃及晚,但是远远早于欧洲,萌芽于商代,最迟在西周已开始烧制。《穆天子传》载,周穆王登采石之山,命民采石铸以为器,就是烧制玻璃。

不过,国朝早期的玻璃不叫玻璃,古人称之为璆琳、琉璃、琉璃、璧流离、药玉、水精、罐子玉等,现在有一些品级不是很高的官员悬挂的玉佩就是药玉制造的,实际上就是琉璃。当初连子宁在平定白袍过程中立下大功,也被赏了一件儿药玉玉佩,努尔哈赤等几位大将后来也赏了一块儿药玉玉佩。

能被作为官员佩戴的玉器,可见这玩意儿价格也是绝对不会低的。

作为琉璃之一的玻璃,最初只是作为装饰品或随葬品,视如珍宝。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说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明月珠,在当时是名贵的琉璃饰物。不过,中国古代的玻璃绚丽多彩、晶莹璀璨,但轻脆易碎,不耐高温,难以适应骤冷骤热的环境。北魏时,大月氏人来中国,在京城采石炼五色玻璃,曾一度“使中国玻璃大贱”。明清时,也有外国人来中国,传授西方玻璃的冶炼技术。如清康熙时,养心殿造办处就设玻璃厂,能生产水晶玻璃,洒金蓝玻璃与套色玻璃,其制品名贵一时,为中外收藏家所重视。除北京而外,在山东博山、苏州、广州等地,都有玻璃生产地,山东博山的产品,曾远销南洋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