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说道:“你接着说!”

“是,皇上!造船厂建好之后,臣觉得第一年未见得能够建造出战船来,就算有也就是一两艘。真正的造船恐怕要从后年开始,如果一些顺利的话,一年大概能够造船十艘左右。如果按照计划造船,恐怕需要七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每年的花费大概在五百万两左右,总共花费三千五百万两!”孙元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的看着天启皇帝。孙元化在心里就觉得这件事情成不了了,这么多的白银,天启皇帝到哪里去弄啊!

天启皇帝听到这些话轻轻的松了口气,这个时代人的眼光是有局限性的,天启皇帝却不同。作为一个后来者,深切的明白这个时代海洋的重要性,也明白海洋贸易对大明朝意味着什么。

原本天启皇帝想着策划着开海,可是天启皇帝想了很久,觉得这条路不好走。虽然前面有隆庆开海,大明朝也有市舶司,可是这里面有着巨大的阻力。一方面是国内,一方面是国外。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天启皇帝觉得自己缺一支水师,一支强大的水师。只有有了在海上说话的权力,才能谈到海贸,不然在这个时代是没有用的。

如果在没有话语权的情况下,大明朝的商船恐怕都离不开海港,只能把东西卖给外国人。荷兰人敢占领台湾,那就一句话,打出去!这才是天启皇帝要的效果。

第三百五十章 一份奏折

看了一眼孙元化,天启皇帝给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这个人实在是个人才。关于孙元化说的时间和花费,天启皇帝也只能认可。虽然觉得时间稍微有些长,可是现在也只能这样。入过加大规模,那每年的花费可就不止五百万两了。

造船上花费五百万两,其他的火器各方面,朝廷开销都会越来越多。看来天启皇帝接下来几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赚钱,至于制度上的改革还是要等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这个皇帝能够言出法随。

在众人的脸上扫视了一圈,天启皇帝的目光落到了徐光启的身上,沉声说道:“徐爱卿,袁应泰去视察河工了,这工部的事情也是你在做。这样吧!趁着这次的机会,把工部的将作监的一些事情画出来。比如制造火器和军械全都划拨的火器厂去,所有的工匠也都牵过去。”

“是,皇上!”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徐光启恭敬的说道,不过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眉头皱的紧紧的。

笑着点了点头,天启皇帝对徐光启说道:“爱卿不必如此,你只管做你的事情,那些人不敢阻拦你的。不过爱卿记住,你要做的也就是接收将作监到火器厂,至于其他的人和事情,爱卿不要过问。”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徐光启微微一愣,显然没有想到天启皇帝会这么说。他的心里忽然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沉吟了一下还想在说什么。

见徐光启又要开口,天启皇帝轻轻的一挥手,沉声说道:“徐爱卿,谁么样的官是大明朝的官,朕心里有数。什么样的人该做官,朕心里也有数。有些事情还是要等一等,时间不到是不可以的。”

徐光启微微一愣,身子一颤之后便没有在说什么,脸上的表情也好看了很多。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徐光启恭敬的说道:“陛下圣明,臣多虑了!”

“爱卿公忠体国,操劳国事,何罪之有!爱卿这样做,朕的心里只会很高兴。”天启皇帝看着徐光启,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