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张绣等人刚入到学宫之中,不料有人开声说道:“骠骑大将军虽然身为朝廷重臣,又写过《师说》以及《阿房宫赋》两篇传世之作,文才不凡。然而论到经学造诣以及圣人之言,只怕未必及众位大儒。南阳学宫虽然开讲百家之学,但大将军行主持祭祀之举,未免有自领南阳学宫祭酒之嫌。窃以为以大将军于经学及圣人之言上之造诣,未可为学宫祭酒。”

张绣听得,并未看向此人,而是先以目视钟繇,钟繇苦笑一声,小声说道:“让主公主持祭祀仪式,乃是蔡先生的意思,繇亦不好推辞。”

张绣听得,小声说道:“元常可是早就知道,主持祭祀者必是学宫祭酒?”见得钟繇点了点,张绣说道:“岳父与元常此举,岂不是陷绣于难处。”

正在张绣与钟繇小声说话之时,蔡邕已经开声答道:“没错,南阳学宫祭酒正是有骠骑大将军担任。此举非是大将军以权谋私,而是老夫与皇甫公、朱公、张公等一致认为大将军实至名归。”

此话刚出,方才说话的那名学子就说道:“吾不服,大将军虽然战功彪炳,文才非凡,但担当学宫祭酒一职却是未能胜任。”此话一出,众学子亦纷纷鼓噪。

蔡邕双手虚压,笑道:“既然如此,不若让大将军开讲一课,听过之后再作品评,若好,则大将军担任学宫祭酒,若是未能胜任,则学宫祭酒暂时悬空。”

第三百二十一章 张绣讲学 大才诸葛瑾

张绣听得,小声拉住蔡邕埋怨道:“岳父,你怎可……”

还未说完,就听得那边司马徽,击掌赞道:“蔡公之意甚好,能否胜任,一试便知。大将军弱冠之年作《师说》,其中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乎。如今此文已经广为流传,更有甚者入门需先学此文。大将军既能作此文,放下豪言,定必有真才实学,只是未能为众人所知,今日既然有此机会,大将军何不开讲一课。”说完以目视张绣,旁边诸葛瑾亦以好奇的眼神望向张绣。

这时蔡邕小声说道:“伯渊大才,今日开讲,定能再次扬名天下。”

张绣无奈地扫了蔡邕一眼,而后大声说道:“既然如此,大殿列坐。”张绣说完,当先走向学宫大殿,蔡邕三人相视一眼,连忙跟上,司马徽四人微微一笑,亦紧随在后,随后一众学子亦涌向学宫大殿。

这学宫大殿是整个南阳学宫最大的地方,最多可供三百人在内听讲。坐三百人可不是全部人挤在一起,如若是这样,这大殿可是能坐千人。这三百人是每人有一个坐垫,前有短案,上放茶水、果品,左右相间有三人宽,前后亦有两人的间距。相对于颍川书院和鹿门书院的简陋来说,南阳学宫可谓属于奢华级别的了。

不过张绣亦下了令,以后兴建的学宫、学府的摆设以及装潢都不能够超过南阳学宫。张绣知道给予学子学习的地方不能太好,太好了只会滋长惰性,像南阳学宫这样,已经足够了。

大殿中,张绣坐在主位之上,蔡邕、司马徽等名士坐在最前,后面则是众学子。由于这次学子来得很多,大殿中的座位都被坐满了,没有座位的学子只能够坐在地上,不过看他们的神情,亦是无所谓,要用书案的就与附近有书案者共用。

“当……”

金钟一响,众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张绣虽然经常在万军之中讲话,对于这样被众人注视的场面很是熟悉,但要他讲课,却是第一次。定了定神,清了清嗓子,并没有立即开讲,而是问了一个问题道:“何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