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此问一出,下面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蔡邕等人一同皱了一下眉头,然后用饶有兴趣的目光望着张绣。

何谓仁?这个问题从圣人孔子提出之后,后人都有诸般解释,但也不见谁能解释得很好。就连孔子的学生也经常问孔子这个问题,但是孔子每次给出的答案都不同,以至于后人作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亦未能得到众人之认同。于是只能以行为来对仁作出解释。

张绣问完之后,就有一名学子答道:“仁者爱人。”

张绣听完,含笑不答。又一名学子答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为仁。”

张绣还是笑而不答,又有学子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仁。”

……

学子们众说纷纭,不过说法均离不开先人之言。

“当……”

金钟再次敲响,众人听得便都静了下来,以目望张绣。张绣笑道:“你们说得很好,但你们所言更多的是如何为仁,而非解答何谓仁。虽然能做到仁,即为仁,然却未能真正道出仁字的意义。”顿了一顿,张绣继续说道:“绣对仁略有所悟,今日就先说一二。”

环顾众人一眼,张绣说道:“绣以为,说仁必先与礼合说,盖因仁为内,礼为外,仁属心,礼属行,合归则以仁为纲。内以及心为仁,则又细分仁与智,外以及行为礼,则又细分礼与乐。故此仁与智合而为内,属心,总纲为仁;礼与乐合而为外,属行,总纲为礼;内外相合则是仁与礼,总纲为仁。”

顿了一下,张绣进一步解释道:“心属仁者,必重情,故偏重忠厚,然亦会过分迂腐;心属智者,必重智(聪明),偏重智者,反易流于刻薄。故圣人言仁,需仁中有智,智中亦有仁,即真正之忠厚,必是有智慧,而真正之智(聪明),亦必是朴实忠诚。此方谓之内心真正之仁。”

见到众人一面思索的神情,有的更是直接拿起随身的刻刀和竹简,记录起张绣的话来,等了差不多一刻钟,见到众人都望向自己,张绣才继续说道:“方才说了心,现在说行。行中分礼与乐,礼者乃是规矩,然规矩过于刻板、严苛者并非为好;乐者让人愉悦,让过分取乐者,则放浪形骸,反而不美。故此绣以为,如仁与智一般,真正之礼,是既能守规矩,而又能愉悦,方是正理,此即为礼与乐。”

张绣总结道:“如此内外合一,心者,既忠厚而又聪慧;行者,既守规矩而又能愉悦,此方是真正之仁,而为人如此亦为最好。”

众人听完,纷纷将此言记下,等了一会,却是有人问道:“大将军此言,可谓开我等之眼界,然而如何才能做到内外合一?须知道心中既仁又智容易,然既能守礼,又能乐却难。”

张绣听完,笑道:“此问甚好。其实圣人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便是孝。对父母尽孝,于心而言,既是仁,又是智。于行而言,既守礼,又为乐。故此孝,即是仁、智、礼、乐,内外合一之境也。”

众人听得,一同作恍然大悟状,前面蔡邕等名士亦击掌大赞道:“妙,实在太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