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页

至此,历时近一年之久的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而结束。

曹操在官渡大胜袁绍,不过也已经无力再北上。而张绣大军则是屯驻在朝歌,朝歌此地离冀州治所邺城极近,以骑兵的速度,只要渡过淇水再走几天就可赶到。袁绍也是忌惮张绣大军,故此绕道黎阳,与屯驻在黎阳的蒋义渠会合,将大量零散士卒招集。

而就在袁绍屯驻黎阳之时,张绣和贾诩、陈宫、赵云、马超四人正在紧急商议要事。

只听见马超首先说道:“主公,机不可失啊,朝歌距离邺城只有三天路程,我大军如若日夜兼程,两天可到。如今袁绍在官渡大败,我军正可趁势取河北,也不需要将冀州整个取下,只需将邺城攻下,作为日后进攻冀州的前哨就够了。”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发展都出乎了袁绍、曹操和张绣三方的意料,因为张绣着急灭河内世家,故此在官渡之战还未分出胜负之时就出兵河内。而恰好袁曹双方就在张绣横扫河内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大逆转,曹操大破袁绍,所以当张绣刚攻破朝歌的时候,袁绍却是已经大败逃向黎阳。

如此一来形势就变得有点微妙,袁绍在黎阳不断招集散余兵卒,而黎阳就在朝歌的东面,双方之间距离也就三日路程,与去邺城相差无几。而曹操大军则屯驻在官渡,却是在张绣大军的西南面的黄河南岸,曹操虽然粮草不继无力北上,但由于大胜袁绍,士气高涨,守成绝对是绰绰有余,三方形势变得微妙至极。

张绣大军只有五万,但全部都是精锐骑兵,袁绍降卒暂时还不知道招回多少,但应该也有十万之数,而且袁绍已经发信让青州袁谭、幽州袁熙、并州高干领兵来援,不过这三路大军最快也要十天才到。

曹操一方大战之后兵力仅剩下数万,而且还有近十万袁家降卒需要处理,加上曹操粮草早已不够其出征北上,单论三方兵力在十天以内是张绣有利,十天之后袁谭、袁熙、高干三路大军陆续赶到,就重新变为袁绍占优。

马超说完,旁边的赵云皱眉说道:“孟起所言虽然有理,但邺城并非那么容易攻陷,其城外首先有一条引漳水绕城而挖的活水护城河,如今虽然天冷,护城河上结冰,但此时未到隆冬,冰层还不厚实,不能供大军渡河,这是攻邺城首先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而邺城守军虽少,但其乃是河北第一坚城,我军既无攻城器械,又无步卒,强攻邺城极难。如今唯一能攻破邺城的希望就是袁绍大败,导致军心散乱,邺城之内又无能人,守军惊惧之下开城投降才有机会攻陷邺城,不然若只是强攻,实在太难,而且我军只有十天时间。”赵云乃是河北人,他对邺城甚是了解,故此他所言在这里是最有权威的。

赵云说完,贾诩和陈宫都点了点头,顿了一下,陈宫说道:“但此时形势对主公极为有利,乃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若不趁此时坐收渔翁之利,待得袁绍援军来了就再无机会。”

马超听得,说道:“既然如此,不若进攻黎阳,击杀袁绍,那整个河北就乱成一团,明年主公就可进攻河北。”

陈宫听得,摇了摇头道:“黎阳大营此时怎么也有十万大军,我军要去黎阳首先就要三天时间,只要有袁绍在,凭十万大军要坚守大营七天绝不成问题。”叹了口气,陈宫一拳打在桌案之上,说道:“可惜时间太短了,如若多上十天,不,只要五天可以做的选择就多上许多,我军亦不需诸多顾忌,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无论是攻黎阳还邺城,把握都大上许多。”

第四百三十一章 收渔翁之利

正在赵云、马超和陈宫都愁眉不展的时候,贾诩忽然开口说道:“主公曾经跟诩说过,两国交兵,打的是资源。”

赵云听得,若有所思,马超和陈宫跟随张绣没有贾诩和赵云长,对张绣忽然冒出的新词听得有些迷糊。

张绣点了点头,反问贾诩道:“文和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