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页

曹操点头之后转而环视众人一眼,大喝道:“其余人等,随本相一同前往管城,以敌张绣!”下面其余众人听得,齐声拱手应诺。

第五百三十九章 张绣的应对

点曹彰为帅领兵,实在出乎众人的意料,然而众人哪里知道曹操是不得不如此。张绣手下猛将多已经是公认的事实,而且还都是那种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那种。

曹操手下可以统兵的将军是不少,然而猛将却是不如张绣。而且现在曹操分了几路大军进攻,大将自然更加分散,能拿出手敌住张绣手下大将的人并不多。而打掉两关援兵这一战,对曹操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不容有失,故此曹操必须将猛将和能统兵的大将都派去。

然而这么一来,问题就出现了。曹操现在可以派出去的大将也就颜良、文丑这两个,但武艺高强的颜良、文丑却是不太看得起曹营中那些武艺低于他们的将领。而曹操手下能震得住他二人的统兵大将恐怕就只有夏侯兄弟,如今要夏侯兄弟来显然不太可能。

无奈之下曹操才不得不用曹彰挂帅,再让李典为副,荀攸当随军军师。李典和荀攸都算老臣,可谓是看着曹彰长大,曹彰学习兵法还有谋略都会不时请教他们二人。因此让二人一文一武辅助曹彰就最好不过,而曹彰有曹家公子的身份,加上年纪虽小却武艺不俗,勉强能震得住颜良、文丑。当然这勉强更多的就是不让二人随意行事,听命行动。

其实曹操心中也无奈,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张绣究竟从何处找来这么多既武艺高绝,万军中取上见首席如探囊取物的大将,又有统兵之能。这种类型的大将可谓百年或者数百年才出一个,然而张绣手下这种大将却是一只手也数不过来,显然多得有些过分。

闲话就休提,且说曹彰领命之后,就和李典、荀攸、颜良、文丑领大军出发,而曹操也没有怠慢,亲率大军前往管城。

由于曹彰此路大军进击如若能成功偷袭就最好,因此荀攸建议曹彰率军昼伏夜行,曹彰也听了荀攸的话。曹彰率大军借着管城南面的梅山,避过张绣斥候的耳目绕行到西面。由于曹彰尚未探得两关的援兵在何处,因此大军只屯驻在梅山西南面的山脚,而后派出大量斥候出去打探消息。

这边张绣还未知曹彰一路大军之事,然而曹操大张旗鼓自阳翟领兵北上而来,斥候早就将消息回报张绣。

管城曾是夏朝的故都,那时称作阳城,商汤灭夏之后亦在此建都,称之为毫。而自商朝迁都之后,一直都春秋战国时期,此处才重新繁华起来。郐国、管国分别在此建都,而由于管国为都时间较长,因而有管城之称。而后郑国、韩国亦分别在此建都,故改称新郑,而后秦一统天下,及后到汉,又重新改为管城。而据张绣对后世的了解,管城之后改称郑州,乃是九州通衢,只要是和平时期,这里都极为繁华。

此时的管城历经数百年沧桑,早就没有先秦时期作为古都的风范,也没有后世作为中华中心腹地,九州通衢的大城繁华。故此张绣大军并没有屯驻在管城老旧的城内,而是在城外另外设一大营驻扎,如此更好方便用兵。

管城张绣大营帐中,众人赫然在列。

只听见张绣当先问贾诩道:“文和,曹军远来,莫不是我军就在此等待?”

马超一听张绣的语气,以为有仗可打,立即出列抱拳道:“主公,超愿为前部!”张绣对于马超的好战,只能抱以无奈的苦笑,摆了摆手,继续将目光投向贾诩。

贾诩拱手说道:“主公,如今仅有三万大军,若是主动出击恐怕兵力不够,因而此时还是尽快将兵力收拢为好。而我军此时兵力分散,也容易为敌军所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