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页

郭嵩焘长叹一声,“功劳郭某是不想了,只求将来不要有人刨我祖坟就好。”

看到他有些泄气李富贵急忙替他打气,“怎么着,受委屈啦?以后谁敢欺负你就报我的名字,告诉他们你是我罩着的。”

郭嵩焘看了李富贵一眼,一脸的苦笑。

“说起他们骂你是汉奸这件事我真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说我是汉奸吧我还真不敢推辞,可是你算哪门子的汉奸?再者说我顶了这么多年汉奸的帽子,也没见他们把我怎么样,为什么你不过是要出使西洋就激起这样的滔天巨浪?”

郭嵩焘在心里说:“我当然没法和你比,我是个士人,你是个流氓,虎兕出于柙,你做汉奸是理所应当,可是如果我越雷池半步那就是罪大恶极了。”可是这番话却不能向李富贵明言,他这次破釜沉舟原想干一番大事业,不过舆论的反击之猛烈也的确出乎他的意料,虽然他并不希望靠李富贵罩着,不过终究还是需要借用李富贵的力量,所以只好更委婉的说出了他的想法,“大人不是读书人,读书人的规矩自然套不到大人头上,可是嵩焘……”长叹了一声,郭嵩焘讲不下去了。

李富贵拍了拍他的肩膀,“出洋之前先到两江来,我让你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

郭嵩焘无言的点了点头。

“对了,你在北京也有好几年了,你倒说说看这个北京城里除了你还有谁能胜任这个大使的工作?英、法、美、奥、普、俄,需要六位大使呢。”李富贵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

郭嵩焘想了一下,这对外国感兴趣的人倒不是没有,但是说道有勇气站出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其实能够出洋的还是有几个的,但是郭某只怕他们不肯出去,恭亲王先前不也一直在请贤,可是谁能真的愿意身败名裂呢?”

李富贵笑了笑,“恭亲王请不动他们,可是我未必就做不到,人总是有弱点,我就不信他们都是铁打的。”

李富贵的语气让郭嵩焘不寒而栗,这次李富贵入京以后一个人都没杀,这让大家都把心提了起来,因为谁都知道李富贵做事最是出人意表,你觉得他要杀人的时候他反而看起来慈祥可爱,可是如果你稍有松懈,很可能他就在这个时候大开杀戒。郭嵩焘决定咬紧牙关,毕竟他在北京的朋友并不算多,要是这样就把他们给出卖了实在是于心不忍,“这出使一事最好还是自愿,否则他们不情不愿的到了外国反而容易坏事。”

李富贵对这话不以为然,他对这次派出的第一批大使并不抱多大的希望,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在国外生活上一段时间,再把各种见闻整理出来就算完成任务了,其他的就随他们自己了。不过他也没有去逼郭嵩焘,毕竟他是第一个自愿走出国门的官员。“郭先生说得也对,那就先这样吧,先生随便收拾收拾就快点南下吧,北京的气氛实在能把人给憋死。”

第五十二章 战斗队与宣传队

回程中的李富贵一直在盘算着自己发的这笔大财究竟该如何使用,现在李富贵拿到的现钱大概有三百万两白银,其他的钱还要等清廷想办法筹措。通过这笔钱寿春到合州的铁路可以很快上马了,现在那群广东人正干得一身是劲,李富贵忽然觉得如果杭徐铁路建设的顺利的话这帮广东佬或许可以成立中国第一家真正的铁路公司,以他们融资的手段李富贵相信他们应该可以把铁路一里一里不停的修下去,另外自己这边将来也还会有大笔的订单交给他们。不过寿春至合州这一段李富贵还是决定自己来做,通过这种齐头并进式的建造方式应该可以树立起两家具有竞争性质的铁路公司,李富贵甚至已经能够看见这两家公司展开铺路竞赛的情景,那将是一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

另外向北海道移民的计划也可以启动了,现在江苏的渔民控制着整个东亚的海面,尤其以北海道的出产最为丰富。可是这个时代保鲜的技术还很原始,打到的鱼必须尽快处理,所以渔民们一直有在北方建立基地的要求,而且当李富贵知道北海道也就是当时说的虾夷并不在幕府的统治之下时立刻就动起了脑筋。必须承认这块地方对他有相当的诱惑力,通过移民北海道不但可以抑制日本,同样对于监视俄国也有着重要意义,李富贵清楚地记得日俄战争中俄国的陆军表现得并不太差,真正使他们丢尽颜面的是海军的全军覆没,所以说如果在没有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情况下,能够在海上压制住俄国应当是一招不错的棋。

但是移民北海道不同于美国、台湾以及东南亚的移民,那个地方只有一些叫做阿依奴人的土人存在,远比那些开拓者刚刚踏上的美洲更加荒凉,也就是说一切都必须重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有理由相信最迟只要五年这些移民的生产就能踏上正轨,到那个时候这里将变成一棵摇钱树,但是在此之前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