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肃中堂误国,那鬼子六就不误国了吗,看着吧,等明年的这个时候,这里到处都是洋人了。”虽然争论得很激烈,不过因为有富贵军的士兵坐在这里,大家也都很识相的把话题避开了李富贵,实际上李富贵在这次谈判中所获得的名声同样很糟糕,只不过因为有一批难兄难弟所以也就不像他以前那么显眼。

茶客们争得脸红脖子粗,这个时代的政治新闻全部靠大家口耳相传,跑江湖的人又喜欢夸大其词,所以大家得到的信息一方面光怪陆离,另一方面差别也非常大,基于这种信息进行的争论当然是鸡同鸭讲,争不出个所以然。而最后一般都会让在座的专家给评评理,而这个茶馆中最具有专家形象的当然就是那个刚刚从北京回来并且亲身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宣传干事。他们在这个时候往往会从国际形势说起,英吉利、法兰西、俄罗斯的一通猛侃,听得大家似懂非懂,最后归纳到一句话,这次战败既不是肃中堂主战误国,也不是恭亲王和议卖国,而是咱们大清朝技不如人,落后就要挨打,咱们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两眼一抹黑了,必须放眼看世界,奋发图强才能重新重拾我泱泱天朝的国威。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大家各自品味,“是啊,当年的汉唐也曾经被匈奴和突厥欺凌,不过最终奋发图强把那些家伙都赶的远远的。”这位一听就是个历史知识很丰富的主,“现在咱们还必须隐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要我说当年的和亲就很不错,你们大人可以上书朝廷,从宗室中选出一两位格格嫁到番邦去。”

看着不少人点头附议宣传干事心里叫了声苦,看来自己这么多口水是白费了,不过职责所在只好继续向他们解释现在的洋鬼子和当年的蛮族已经大大的不同。什么和亲、纳币都不能让他们满足,安抚他们最安全、最节省的方法就是通商,只要通商没有什么问题他们就不会轻易兴风作浪。

“说得对,当年为了安抚匈奴也有互市这一条,听说以后不要说莱州、青州这样的靠海的州府,就是泰安、东昌这样内陆的小府城也要开放给洋人了?”

宣传干事点了点头,人从中立刻有人皱眉说道:“要是那样洋货岂不是要遍地都是了吗?那些做工的可要吃苦了。”众人纷纷点头。

“这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了,你生产的东西如果不好价钱又高,那当然卖不出去,这也怨不得别人,您们怎么不说买东西的都有福了。而且洋人也不是不买东西,就我所知,这两年有不少江苏人到你们这里收草帽辫对不对?那就是卖给洋人的,咱们中国人又不戴草帽,至于丝绸、茶叶、陶瓷这些传统行业那就更不用说了。”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才知道原来最近麦秆都能卖钱是因为洋人收购,这倒是让人觉得挺不错的,毕竟麦秆本来就是不值钱的东西,能够编一编就加价卖给洋人当然会让人觉得很爽。这种农副产品的进一步开发一直是李富贵的一项重点工作,这个时代相对于西方,中国工业在劳动力上并不占有太大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合格的工人太少,所以性价比上还不算出色,按照李富贵的估计如果再有个十年大概劳动力的优势能够在工业中显现出来。但是农副产品的生产则没有这个问题,农民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并且再给他们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们就能很容易的掌握各种生产的技巧,在这一点上李富贵请来的一些洋教员也夸奖中国人心灵手巧,同时他们的工资之便宜也被那些洋人用无与伦比来形容,一个熟练的女工编上一天的草帽辫能够得到大概一美分的薪酬,而且这样的收入还可以让她在自己的村子里遭受到嫉妒的眼光。正因为这样富贵集团经营的一些农副产品已经很快在国际上打开了市场,有过一个粗略的统计,在那些西方女士们挎着的小篮子当中每十个当中就有一个是中国出产的。富贵集团也派出大量的人员打探这方面的消息,以便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来填补国际市场。

“这么说也有些道理,听说烟台那一带的农民编草辫都发了财,你们江苏人这样一倒手也赚了不少吧,说起来洋钱确实比较好赚,虽然他们对东西很挑剔,但是价钱出的的确要比本地商人高一些。”

“有钱大家赚嘛,总之与其说整天想着如何不让洋人从我们这里赚到钱还不如多想想怎样把钱赚回来更好。”

“唉,只怕从此之后神州处处都是铜臭味了。”一个读书人站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两个大文排在桌子上摇着头叹息而去。

众人面面相觑,这个穷酸说的或许真的是中国的未来。

“也是大势所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宣传干事也没有反驳他,大家到这个时候都有点意兴阑珊,中华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上邦,现在上邦已经不再,礼仪看来也未必能坚持多久,虽然有些人也意识到商业化不可阻挡,但是总觉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第五十三章 捻子

李富贵回程的速度总的来说不紧不慢,地方官员对他比以前更加的恭敬,毕竟以前他们面对的还只是一个土皇帝,而现在李富贵已经是大清朝的几大巨头之一,的确不可同日而语。李富贵在泰安的东平洲驻扎了下来,收集了一些情报之后,突然把活跃在彭家集和尚庄两只捻军聚歼。这次军事行动毫无征兆,这些捻军完全没有想到一向对他们表现友好的李富贵会突然向他们举起钢刀,这次军事行动李富贵早就进行了准备,有些情报收集的工作在他北上驻扎在山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捻军作为一支农民自发组成的武装难免良莠不齐,这其中很有几只军纪一塌糊涂,就是在捻军内部也往往引人侧目,山东虎张大先和黑龙鲁牛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他们虽然还说不上无恶不作,但是祸害老百姓的事情也做了不少。李富贵暗暗收集了他们不少的罪证,其实这种片面的罪证在这个时代并无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如果只是把眼光放在阴暗面的话,恐怕所有带兵的都难逃死罪,只不过那一长串的罗列比较有说服力罢了。

这两只捻子的规模不大,首领的来头也不大,都是后来跟风拉起的队伍,李富贵首先拿他们开刀的确打着敲山震虎的意思。斩下了这两位首领的人头之后,李富贵传檄四方历数张大先和鲁牛所犯下的桩桩罪行,各路的捻军对此事看法不一,大部分觉得是这两人咎由自取,不过李富贵第一次对捻军动手也让他们感到后背有些发凉,只有少数几个要求为张大先和鲁牛报仇,都是一些本地的捻子,因为与这两人有交情所以才如此积极,不过看到没有什么人支持他们就赶忙闭了嘴,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分布在泰安附近,要是被李富贵知道了先下手为强,那自己死得实在冤枉,还不如等李富贵回到江苏再慢慢对付他,打不过李富贵还不能对付他的家眷吗?就算家眷保护周密那李富贵那么大的家业总有点什么可以被攻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