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她是个完全不了解乌鲁克实际情况的门外汉——但是面前的这些人全都是行家。她想要起到的,不过是“抛砖引玉”的作用。

果然,望着伊南手里的泥土,一个设计员真的把他日常用的设计泥板拿了出来,三言两语论证了两种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吉尔伽美什见猎心喜般地说:“这个好!”

伊南横他一眼,赶紧说:“这是细节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讨论这些,其实是想向各位证明,造一座水上城门,是绝对能办到的。”

吉尔伽美什别了伊南一眼,但是竟破天荒地没有说话,帮助伊南维持了这种“开放的”讨论气氛。

“我们英明的王啊,后勤这边有另外一个问题……”

负责后勤的官员也开始提问了,他们想知道增加的这一座“水上城门”,将给整个工程带来多少额外的工作量,以此来判断他们还需要调用多少物资,需要从各地征召多少民夫,以及额外准备多少天的伙食。

伊南和吉尔伽美什其实都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刚才那些工程设计人员和工匠却帮助他俩解释开了:毕竟原本就设计了绕城一周的城墙,现在改了开水上城门,不会多增加太多的施工量,只是需要考虑到可能的开凿河道所增加的施工难度。

于是,在这一番轰轰烈烈的讨论之中,后勤官员的问题,被工匠和设计员帮忙给回答了。

如此这般,问题被提出,很快就被解答。最后伊南见没有人再提问题了,她就请吉尔伽美什宣布“投筹开始”。

吉尔伽美什站出来,认真地说:“请大家不要看在这个提议是王提出来的份上,就投方筹——王是真诚的想知道,假如你们是王,你们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吉尔伽美什的表态是前所未有的,这令在场的全部五十人都感到责任重大,从而表情严肃,不敢稍有怠慢。

伊南这时也从后勤官那里取来了一只装陶筹的木匣子,她手捧木匣,从人们手中接受了他们投出的陶筹——有方筹也有圆筹,方筹占绝大多数。

最后清点出来,方筹有四十一枚,九个人投出了圆筹——这与长老院的投筹结果相比,有更多人愿意支持吉尔伽美什提出的建议。

吉尔伽美什选出的五十个人,涉及了城墙建造领域的方方面面,他们之中有官员、自由民,也有“民夫”,身份各自不同。但是他们最终的结果,更加偏向技术和实现的可能性——因为他们的“投筹”多半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像长老们多半要考虑身后的那些利益纠葛。

看到投筹的结果,吉尔伽美什已经完全明白了伊南向他提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