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页

说到此处,李慧的泪水一个劲地落。石坚知道这时不象前世人民都认为南方繁华富裕,一个劲地往南方跑,朝廷对南方持着一种恐惧的态度,将大臣贬到南方就算是最重的惩罚。就比如寇准。这是因为朝中的官员大多是北人,不适应南方闷热的天气。

李慧比石坚还大了几个月,也早开始发育,胸前开始耸起一对山峰来,挂在她瘦削的身体上,格外地特出。石坚扫了一眼,不由想道时间过得真快。

可是这一眼让李慧产生了误会,她脸上立即飞起一朵红云。

可李慧的身高还是赶不上石坚,他在她头上抹抚了一下她的头发,说:“不管怎么样,你要记住我的话,只有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当初我和奶奶进入你家,那时我要是生病死了,那有后来的事?”

李慧点点头,说:“我知道,我会记住你的话。以后我每天要练你教给我的太极拳。”

“这就好,不过天热了要多吃一点绿豆汤,那东西消暑。”

石坚又叮嘱了一番,还拿出一块刘娥送给他的玉壁,挂在她颈子上。不过想到这个丫头身体真的很差,能让她话下去的唯一支柱就是自己。于是他在她柔软的脸上亲了一下,说:“去吧,保重身体。”

这轻轻地一个吻,让李慧脸上大红,她飞快地逃离石家,可在一路上她快乐地象一只蝴蝶,不住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眨眼之间,夏天过去,秋天又过去。

石坚也在家中听到朝中不断地有不好的消息传来。他叹了一口气,心想历史还是回到原点,老寇还是不听自己的话,导致这样的结果发生。

当树上开始挂满一半黄叶时,朝中似乎让寒风吹得清醒过来,一道喻旨飞向了和州。

s:本来不想理睬书评区,可看到提议见的大多是真正的书友,特地做了一个注。一是刘娥的确不错,但她和寇准的恩怨是很深,不能因为这点抹杀她,之所以任用丁谓原因正文中说了。二是看似我让历史回到了原点,不会。历史早偏了它的轨道,至少时间也推迟一年多。以后历史会发生更大改变。但也要有一点历史的影子在里面,毕竟这是历史类小说。三小石回到和州,的确很需要,一是他没有人才帮他,他一人造火车?假扯。二是让他迅速长大。我不想再写正太。四是慧的事不管我写什么,你们不用急,这本书还早。最后放心让你们大哭,不过是开心地哭。行么?我只能剧透这么多。还有婉蓉最后让大家来公审,怎么样?往下看,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但时辰未到。五是不是充水,是让大家了解到小石再次进入朝堂,朝堂是什么情况。六是有大大说要感化夏竦,对这点我坚决不同意。这是一个坏透了水的人,我让秦桧做好人,你们同意不?七是这几章是过渡章节,很难出彩,我写的比你们看的还累。不过明天小石将重返京城。忍耐一下。

第116章 一年

这道喻旨大意是让石坚带着翰林学士的身份守孝。同时还有许多赏赐。另外还有刘娥一道喻旨,意思是想让石坚教育一批秀才来专门学习格物。这时朝廷整个是黑暗一片。但多年来寇准王旦的治理,国家还处于富裕的状态。特别是因为新大陆的发现,每年给海关带来大批的税收。还有石坚的那种玻璃,水泥,以及新船。都给国家带来大量的收入,所以看起来宋朝依然是花团簇簇。

经过了这么多事,加上这段时间石坚苦读谋略方面的书籍。他特别注意了那些奸臣的史书记载,研究起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有时候都感到汗颜。再想想自己当初都是好笑,当初他想用旁观者的身份默默地注视着朝中大臣的举动,不参与他们纷争中,安心地搞些有用的东西。但是已经参与这一团稀泥之中,怎可能干净地躲开?这份喻旨既然提到了格物学,并认识到格物学的好处,肯定不是真宗,他现在连自己恐怕都不知道是谁?能偶尔想起他就算不错的,还能想起格物学?石坚估计真宗患的是帕金森症,就是老年痴呆症。不然他也不会让丁谓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至于刘娥恐怕也不会想起来,她正忙着巩固自己的权利,那有心思管到这上面。剩下的唯一可能就是这皇太子。他也明白了为什么李恒被调升,而且调到那么远的地方。这也是赵祯这小家伙搞的鬼。虽然他现在是皇太子,可真宗命在旦夕,他这点潜势力还是有的。

他谢过了喻旨,但推辞了翰林学士的官职,只答应教导一些学生。这样也好,省得他以后想搞些东西出来,只有一个人奋头苦干。然后客气地招待那个下旨的太监。这个太监受宠若惊。连忙说:“学士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