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735 字 2023-03-15

儒生们十分反对,认为朝廷是夺利。可百姓都很是赞成,边塞的胡人将马牛羊当饭吃,放在中原多好。别的不说,就说长安郊外,多少户人家合伙养一头大牲口,都当作了宝贝。马牛可以用来耕地,骡子与骆驼可以用来拉货。一旦放开,价格会下跌,也是便民。只可惜北方放牧的是黄牛,江南迫切需要的水牛依然很罕见。

到了海市与出海,老百姓不懂,一个个缄默不语。但大儒们反对的人更多,远远超过上次议授几个商人爵位之事。商人自己表现同样不是很热烈,对海外的种种不熟悉,虽然也看到听到一些胡人与大食人靠丝绸之路与海运赚了许多钱。然而对大海陌生,怕有风险。又是为新渠筹款的,出的钱少,得不到名额,出的钱多,自己又拿不出。能拿出的又不想谋这个财,居然僵持下来。最主要是看到众儒群情激愤,那个所谓的岛主,只是虚衔,连一个正式的品阶也没有。朝廷又制订了许多框架做了限制,让许多人打退堂鼓了。

询问的人有,有动向的人却是很少。

这让李威感到郁闷。

秋天又深了一分,风一吹,已经听到沙沙的落叶声。

李威正在崇文馆,听大儒们讲解经义。策划是他的,具体执行,不管了。再说,也吵得狠,不大想听。于是继续代父亲“监国”,甚至有意识尝试批阅一些奏折。但也感到自己还是有缺陷,因此,批阅得不多,多是以学习为目标的。有时候也回到东宫,甚至继续在崇文馆学习经义。

这也是身体慢慢强壮起来,精力好了。换作前年的身体,绝对承受不起。

一个太监走了过来,说道:“殿下,皇后请你去大明宫。”

将李威引到蓬莱山脚下,紧挨着太掖池有一个凉亭。太掖池里的荷叶全部开始渐渐枯萎,但凉亭东边却有许多菊花,开得正是浓烈。武则天就坐在凉亭里,品着茶,看眼前的秋景。李威走过去,行过礼问道:“不知母后喊儿臣前来何事?”

“本宫好久没有看到你了,喊你过来陪本宫说说话。”

“儿臣不胜荣幸,”李威答道。

随便聊了几句,武则天便询问起他的几项新政进展。

经过这么长时间,老谋深算称不上,但对政治懂了许多。也看出来了,现在母亲权利是在内宫之中,朝堂上的基础却是很薄弱。对朝堂的影响是寄附在父亲身上,父亲不给母亲处理政事的权利,母亲依然只是一个纯粹的皇后。又因为母亲这段时间,做人低调,几乎朝堂上的所有重臣都将母亲遗忘了。

但李威不敢疏忽母亲的,小心地将这段时间发生的种种说了出来。

武则天只是聆听,一直没有说话。等到李威说完了,才说道:“好久没有听到你写的诗了,这四周菊花皆已金黄,可否为本宫作一首诗?”

更不明白母亲心意,心情又不大好,随便拣了一首诗吟了出来,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