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994 字 2023-03-15

只好先后报急。

李威也觉得此事马虎了,又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只有立即下令,带一些草药到工地上,治感冒与冻疮,让姚韦二人建几个大池子,每天晚上派人烧水,调了一批盐,放在池里,随水溶化,这是起消毒作用。再说,人多聚在一起,也容易产生各种疫病。又派人用大锅烧水,放上茶叶与姜片,取暖最好用酒,一是贵,二是酒喝多了在工地上更危险,用此法稍微暖和一下身体。然后又调一批棉大衣棉袄,一个民夫发一件棉大衣一件棉袄。

最后一项开支很大,棉花是普及了,但没有普及到全国,依是贵。另外一个原因,唐朝铜不足,用布帛代替货币。布帛是用来穿的,不能当作货币用。例如东宫马上开始囤积,如囤积铜钱,其他地方钱少只能用布囤积,如囤积布,直接减少布匹的使用。所以货币不足,也是妨碍了唐朝进一步的繁荣。

加上工艺落后,即使是棉衣,也要脱籽,弹实,纺线,因此一件普通的棉大衣需五六百文,即使一件棉袄,也需两百多文。开始有棉被棉衣进入百姓家中了,皇宫中也有,冬天便觉得暖和。但并不是所有人家都用得起。

用这几项改善民工,即使再冻死人,做到仁义如此,也不会有大臣弹劾。当然,又堆了许多钱。

立即实施下去,用快马将物资拉到工地上,李威则来到皇宫,谨见武则天。

说道:“母后,儿臣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说说看,”武则天微笑地道,但仔细聆听,儿子确实有一些地方青涩,可各种奇思妙想,让人大开眼见,听到又有想法,武则天十分重视。

“母后,儿臣看了一下,全国铜钱不足。南北朝货币不一,民易紊乱,于是隋文帝发五株钱(三点四克),由是便民。然而钱小,民间多有私铸。到我朝高祖时又废五株钱,铸开元通宝(四点五克)。当时以便,然国立长久后,钱不足而贵,民间又私熔铜钱为器,或者重新铸私钱,铜质差又轻(三克)。父皇在乾封二年时,铸乾封泉宝,略重(四点八克),肉质也好,下诏以一当十回收旧钱,想让钱贵,民间不会熔铜,逾年旧钱多废,然明年商贾不通,米帛踊贵,复行开元通宝,天下铸钱,公私不分,现在民间交易几乎近半是民间劣质私钱。”

从这也看出,从父亲到各个官员对市场经济规律不懂。

当然,是到了唐朝好几年,不然李威也不知道。

又说道:“之所以有这么多纷争,不是律法不严,而是钱不足导致的。儿臣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朝廷也曾铸过少量,有金、银、鎏金的开元通宝,因为金银贵,所以作为赏赐,而不是流通货币。是不是可以用银一两化十,铸一些钱币,当作八十文使用?”

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一缗钱,因为私钱多,一缗钱也变得混乱,一是钱不足,二是公私钱等重不一,于是有时一缗钱全是公家铸造的钱,只是八百。银子不能直接使用,到僦柜里兑换,商家又扣纳兑费,因此只说八十文,而不是一百文。

还有一个办法,发行交子。但官员对经济不懂,发行交子必须有足够的金属货币储存,而且要视财定量,现在发行交子,无疑是三岁儿童手拿着一个点燃导火索的炸药包在玩耍,很是危险的。此议李威提都没有提。其实李威想法,是增加流通货币的数量,而且航海,又能为唐朝赚取足够金银,特别是大食南海这些国家,喜用金银做货币,这样两相也便于交通,又能从外国带来足够多的金银。要么将天下所有道宫与佛寺里的铜像全部打倒,重新铸铜币,马上就有了足够的铜币。但就是李威登上皇位,也不敢这样玩。

武则天沉思一会儿,摇了摇头,道:“你想法不错。然而铜币些许差异,都有刁民不顾杀头危险,化为器物,或重化为私钱。一旦铸成银币,更是贵重。到时候会有更多的刁民重化银币掺假,铸私币。金银百姓见识又少,难以辨别。用意虽美,只怕会引起更大的纷争。现在金银重,却由僦柜伙计辨别,才不会乱。此法不妥。”

这一说,李威再次茫然起来。钱少皆知,甚至因为钱少曾下诏,大型交易,需一半用布帛代替。应当还有办法解决的,又一时想不起。想了一会儿,终于放弃了,道:“母后,儿臣还有一个请求。”

“说。”武则天态度一直很温和。算起来,这几年领了儿子不少的情,至于她会不会将人情当作一回事,只有她自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