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页

兴唐[校对版] 午后方晴 1381 字 2023-03-15

有了数人相随,可以大大方方地前去上阳宫。

平时刘仁轨为人十分圆滑,这一次为了太子,算是豁了出去。不过两位圣上,即使掌握三品以上的除授权,没有大的过错,也不敢随意贬罢,若是那样,太子也掌握了四品以下的官员除授权,大家相互火拼吧。国家乱了套。

反正已贴上太子核心的标记,到了这时候,不得不放手一博!

“谢过,”李威说道。

“勿谢,这是臣的本职。若是太子做得不好,臣也会上书强谏。”

“孤会欢迎,若是以后……孤做得不好,只要各位不为了自己的私心,那怕象魏征那样,拽碎孤的袍子强行劝谏,孤也会乐意之至。”

“殿下,”几个大臣品性皆是不恶,为什么这么支持太子,不就是想大唐将来有一个好皇帝吗?听了,皆是心头一热。

“殿下,还有一件事,殿下要想一想。”

“何事?”

“殿下,一旦登基,须有一个拿得出来的政绩。”

这就是手中有处理大政权利的好处,否则这个拿得出手的政绩,也摊不到太子去做。说完了,刘仁轨眼热的看着太子。太子许多地方还是欠缺的,比如经验,比如手段,这几年稍稍好一些,可还是稍嫌偏软了,当然,作为大臣,在这样的皇帝下任职,也许会很幸福,可作为上位者,还要应当再强硬一点,才能更有作为。

但是太子的奇思妙想,当世无一人能及啊。

看一看两渠带来了什么?不仅是两渠本身,大航海,殖民地依然没有人看重,看到百姓不感兴趣,李威也放弃了他的想法。但海市的关税,一年是多少?又拉动了多少税务?然后是火药,开渠,这是国家用的,鞭炮,喜庆用的,火药包,军事用的。再比如去了一次南诏,投石机出来了。去了一次青海,还为唐朝增加了一个赞普(这算是唐朝的吗?)。

关心一下旱情,耕作方式的改变,产量增加。新犁出现。替自己二弟买了几张纸,嫌贵,竹纸出来。

说句不好听的,象是百姓所说,上天降下来的星宿一样。

李威都有些犯难,自己能记得多少知识?就是能来个小发明的,这是登基的政绩,也拿不出手。

迟疑地说道:“刘卿,我朝有许多弊端的。比如府兵制渐渐败坏,可是孤也没有想出什么方法替代。就是有,得罪的利益会太多,孤一旦登基,根角不稳,也不便施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