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是,方才衙役才回来禀告,今日辰时那穆举人便乘马车离去了,此时恐怕早已离开涟水县了。”师爷顶着自家知县老爷的怒火,硬着头皮回话。

常知县不死心继续询问:“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听闻是要去北方继续游学,应当是不会在涟水县逗留。”这话彻底将常知县的如意算盘给打落了。

昨日常知县见穆苏油盐不进,仔细瞧着又好像是个不通俗物的死脑筋,用晚膳时盘算许久,想了个妙招,将自己三姨太生的女儿,自己的庶女下嫁给穆苏,这样便能拉近他们二人的关系;进而打通柏江书院的关系。

并不是胡乱来的,穆苏年仅十七便已是举人,女儿嫁给他不亏,以后至少是个官太太;自己的女婿是个举人,日后还能在仕途上帮衬他;这是一桩极划算的买卖。

因而才有昨日常知县邀请穆苏去知县衙门暂居的事儿,不曾想给穆苏拒绝了;魏里正也是个不懂眼色的,只好先搁置,今日一早常知县便派人前去舀水村想要将穆苏给请去府衙,结果却扑了一场空。

见自己知县老爷面色铁青,师爷连忙开口安抚:“不过,下面的人还打听了一件事。”

“什么事儿?”常知县面色不好,连带也并不十分好,语气有些冲。

师爷早已习惯,陪着笑脸回答:“今晨穆举人花了一百两银子买了舀水村里一户人家的孩子做小厮,若是要改户籍定是要来衙门的。”

闻言,常知县面上终于有了些许笑意,随后又道:“万一他去了其他地方呢?”

“不会的,那孩子是涟水县的人,来涟水县县衙改户籍是顺顺当当的事儿;若是去了别处且有的麻烦;况且富户人家买了奴才都是第一时间便要落户,日后用着才能安心。”

“嗯,说的有理。”常知县点了点头,可心里总觉着不大安心。

到底等没等着穆苏,那自是不用说了。

第61章 天降洪水

驶了一日, 马车离开了涟水县的地界;得荣透过车帘瞧着外面的风景心情十分好说了一句:“终于离开这糟心的地界儿了。”

闻言,穆苏轻笑道:“如何糟心了?”

“那舀水村恶霸横行乡野,涟水县城的官员亦是暗藏污垢,贪官污吏只手遮天, 可怜了那舀水村的村民, 还有那魏里正也是个可怜的, 好歹是堂堂里正生生是被欺压的敢怒不敢言。” 得荣说完还叹了口气,很是为魏里正鸣不平。

穆苏手指茶盏,瞥一眼得荣淡淡一笑, 漫不经心的说道:“你以为常知县是如何能抢在赵典吏前头知道这件事,且那么短的时间就赶到舀水村的?”

自家少爷一番话将得荣瞬时给怔住了, 想了好半响才不那么确定的开口:“莫非是……魏里正遣人去县城里通风报信?”

“还不算愚笨。”穆苏放下茶盏, 轻轻撩起车帘看见前方不远处的驿站, 若有所思。

赵忠孝一家仗着人多势众和在县城里当官儿的赵典吏霸占水源,横行乡野是不假,可这魏里正却并不是什么正直良善之辈,如意算盘且打的牢靠;民不与官斗, 赵典吏是个正儿八经的官员亦是秀才出身,魏里正万万不敢惹了赵典吏不快, 否则这里正的位置赵典吏一句话便能将他撸下来,平日里对赵忠孝一家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虽然如此, 但他毕竟是里正又是魏姓,自然要服众,因而面上功夫做的十足,既安抚了村民又不得罪赵家;可长此以往心里还是极为不甘受制于人, 于是借着穆苏这举人身份,想要将这事捅到常知县面前, 自己再推得一干二净,趁机铲除赵家;日后便能扬眉吐气的做个受人敬重的里正。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也是人之常情。

魏里正虽有些小心思至少并不如同赵忠孝那般的恶霸,且有些才干,里正一职极能胜任;常知县也并不是清正廉明的父母官,可也并不是作奸犯科,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只要不越过界限便也无大碍;这便是为官、为政亦是为人的道理。

“前面有个驿站,今晚就在那休整。”放下车帘,穆苏开口吩咐。

“是,少爷。”得荣也想明白了其中缘由,听见自家少爷吩咐忙探出头去告知外面的车夫。

一行人在驿站安顿了下来,夜里万籁俱静,穆苏的房间灯火依然通明,桌案前穆苏正执笔挥毫笔墨,一来将所闻所见尽数记于纸上,日后也不会忘却,闲暇时或可翻阅;二来亦可梳理一番心得,颇有些感悟。

得荣小心翼翼打开房门,将香炉里点上些驱虫的香料,这天儿越发炎热,蛇虫鼠蚁什么的也都多了起来;若是不用些香料将其熏走,夜里怕是睡不了什么好觉;一切收拾妥当后,见桌案前的少爷也放下了手中的笔,这才走上前开口:“少爷,已经点好了走前老夫人给准备的松针香,夜里保准能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