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 87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5844 字 2022-09-03

第87章

百姓是被王知县跟纪彬稳住。

可不少靠着两边买卖货物挣钱的人,此时却是不敢置信。

毕竟春安城进出突然收费,还收的那样高,首当其中的不止是纪彬,荆高庄那边。而是来回两地的车夫们。

老薛一家如今都是做这个买卖,现在整个人都傻了。春安城里的车夫老温也差不多。

毕竟来回春安城收费那么高,以后货物数量定然减少,这是肯定的啊。几乎都不用怎么想,这生意还怎么做。

只能说上面的命令牵一发而动全身,春安城新刺史韦宏想挣钱,受苦的都是下面百姓。牵扯的可不止一个人。

虽说大家知道,不是每个大臣都像谭刺史那般,可如今的落差还是让人不能接受。

一时间春安城民怨沸腾,特别是兰阿巷子这边,他们这里全都作坊,如今来往的费用一收,每个人家里都要白白出好多银子。

明明平日的税收他们也交了的,还比一般人交的更多点。好在早有准备,否则兰阿巷子这边只怕要闹起来。

春安城这边的人是没办法,只好找各个商会会长商议,总要跟新刺史说上一说。

可平日里人脉宽广的酒商会的会长平老板,似乎很不受新刺史的待见。彩帛商会的柳掌柜倒是能说几句话,可完全也只是敷衍几句。至于其他商会,那就更不用说了,不想着法子要钱,那就是好的了。不少商会成员忽然想起来。

当初他们成立商会,不就是某个官员为了方便管理,方便临时收钱,这才有了商会。怎么在谭刺史手下过了几年好日子,如今就忘了这商会的实际情况?

春安城各个商户人心惶惶,只等着一个月过去,看看到底要亏多少钱,看看大家的意思。若是能过得下去,那就过吧。

实在不行就涨价,总不能让他们做亏本买卖。

春安城下面其他县城情况差不多。

唯独不怎么慌乱的就是盘临县跟邑伊县,算是慌乱中的异类了。

盘临县的洪玉海也是拿着全县半年的百货,丝毫不慌张,他有纪彬的指点,也早早说了,自己这半年绝对不涨价,但是货郎们不要哄抢,若是哄抢造成涨价,那谁也没办法。

这跟邑伊县情况差不多。

但洪玉海那说完就说完了,身边也就清静了。

纪彬这里却不一样。

自从出入春安城收费的消息传出来之后,不少人都在往纪彬家去。

先是柴尺等人,还有其他做买卖的,甚至连黄夫人都来了一趟。

至于出现在眼前的车夫老薛,来得也正常。

别看来的人复杂,但心里想问的都是一件事。

那就是纪彬要如何应对。

毕竟邑伊县人人都知道,货物出入春安城最多的,那就是纪彬。若是纪彬有应对之策,那他们也跟着学学?

荆高庄的荆姐也让人传消息,说是有空他们坐下来商议一下,作为邑伊县的纳税大户,坐一起商议,肯定更好一些,纪彬自然答应。

不过跟荆姐聊之前,车夫老薛他们一家也要安抚。

老薛在纪彬家厅堂坐着,叹口气道∶"以后运货的数量是不是会减少,大约要减多少,我们也好心里有个底。"

老薛一家全靠着大车生意,自家买了四头牛,四辆车,自己还雇了帮手。

亲戚中也有两三个一起做大车生意,之前的活都做不完,毕竟纪彬家里每个月要送去春安城十五车的东西。

全都是靠他们家的大车。

这次春安城文书一改,谁都不知道情况。

纪彬笑着道∶"去春安城的马车自然要减少。"

之前纪彬说过了,有些东西能不经过春安城,那就不经过春安城,这个话并未告诉太多人。否则消息传出去,岂不是让新刺史听了不爽。但私底下却是打算这么做的。

纪彬刚说完这话,老薛的脸又皱起来了,说实话,他以前不是个正经做事的人。

家里老婆孩子也不亲近,自从在纪彬手底下做大车买卖之后,也被东家约束,做事也勤快不少,又因为赶大车确实能挣钱,老薛也没之前那么不靠谱。

如今他在外养家糊口,娘子在家照顾爹娘孩子,家里井井有条,外面也风生水起。每次回到家,老薛才知道自己以前不好好干活让家里吃了多少苦。

如今日子终于好起来,他也知道上进,还送孩子读书,怎么就出了这档子事。

不过纪彬又道∶"但还有一趟路,不知道你能不能走。"

"现在还有一条路是从咱们邑伊县出发,然后把货物送到盘临县,盘临县离无仙城近,就让无仙城的酒商会去盘临县取。"

"也就是说,这次要改道,而且从盘临县到邑伊县的距离还更短些。"不过以前无仙城的人去春安城取酒,需要走三天是时间。改道去盘临县取,则是四天时间。必须多费一天的功夫。但这也比收百分之五的费用好啊。

而且是出入都要收,纪彬家把酒送到春安城铺子里,收一次,无仙城的人把酒从春安城铺子运回无仙城,这又要收一次。

不然怎么说新刺史黑心呢。

如今送到盘临县的话,无仙城酒商们多走一天的路,但少交那么多钱,也算是折中,最划算的方法了。

老薛一听,立刻站起来朝纪彬行礼。

还有事做就行,不过邑伊县到盘临县的路程缩短,还是会少挣不少钱的。但总比没事做要强。

几番人找过来,书信又通了十几封。终于把酿酒坊的事情搞定。

现在还赶着收棉花的委节也多亏修明跟纪老爹还有引|娘在佳十—佳十五在纪林才能专心

处理这件事。

棉花的事并不用纪彬操心。

经过跟里长的几次商议,以后的酿酒坊变动也确定下来。

黄米酒跟黄桂稠酒量少利润还行,而且必须是卖到春安城的,这点还跟之前一样,没有变化。至于入城的费用,则有买家跟卖家一人一半。

酒坊老陈,跟平喜楼也会帮忙出一半的钱,不至于让他们这边付费太多。这两个酒都是独家供应,那也就算了。

但酸果酒牵扯太广,几十家里面总有不愿意出一半入城费的,还觉得纪彬家挣了这么多,自己承担也无所谓。

最重要的是,酸果酒卖到他们手里,确实利润微薄,一斤酒只赚几文钱,如果再出个入城费,那真的不赚钱了。

这也是最让人头疼的。

如此一来,似乎除了涨价别无他法。

确实,纪彬不是不可以承担这部分的损失,但关键是,人家刚出招他就让步,以后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第一次就直接退让,新刺史见他让步这么快,再次巧立名目怎么办。

所以卖到春安城的酸果酒,必须是买卖两方一起承担,纪彬跟徐杰说过了,若是不能承担,那也就不能买酒。

如果不出意外,酸果酒在春安城原本的价格是十八到二十文,经过这件事后,一定全都是二十文,不会往下少了。

说到底,还是买酒的人吃亏。

可酸果酒不仅卖春安城,还有隔壁无仙城,无仙城则是按纪彬说的,他们家不经过春安城,而是把中转换成离无仙城比较近的盘临县。

这个没有入城费,还跟之前一样,无仙城用边多跑一天的路,也花费不了太多的钱。

最麻烦的是宿勤郡

想要把酒送到宿勤郡,春安城是必须要经过的。

所以这边就要出个入城费,还有出城费,加起来就是收一车货物十分之一的银钱。

酸果酒原本就是便宜酒,买到宿勤郡的时候,因为路费原因,还涨价了十文左右,如今再加上十分之一的出入城费用。

纪彬估计着,宿勤郡那边要么再次涨个十五文左右,要么放弃酸果酒。毕竟这本就是便宜酒,若是花大价钱买酒,怎么不买更好的?现代话来讲,就是性价比不够,就算还有买家,数量也会减少。

所以统一算下来,纪彬对里长道∶"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八十万斤的酸果酒,降低产量,降低个十万斤左右吧。感觉应该会卖不出去。"

毕竟因为入城费的时候,春安城的酒坊至少有一半的酒楼酒肆不再买酸果酒,宿勤郡那边更是少了八成销量。

如今暂时减产十万斤,已经是保守估计。

里长虽然在点头,但心里不由得感慨。

从酿酒坊开业之外,一直是高歌猛进,每个月的销量一直在增加,还从未有过这种时候。但越是这种情况,纪彬就越可靠。

不是他早就着手准备,他们这边只会更加猝不及防。甚至当初从春安城得来的消息,也是靠着纪彬的人脉关系。

里长想了想道;"既然减产十万斤的酸果酒,那伙计们呢?"

这话虽然说得不明显,但意思显然是不酿那么多酒洒,是不是可以裁员了.,

纪彬摇头∶"伙计们的月钱才多少,不影响整体。"

"既然他们靠了我们过日子,若是动辄就辞退他们了,,那岂不是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再说,这些事早晚都会过去。"

纪彬心里比谁都明白,这只是一个阶段。

而且这种日子不会长久,只要谭刺史腾出手,他就不对这些事视而不见,毕竟春安城代表了他的政绩,他也不会让自己的心血就此没了。

再者讲,就算春安城一直如此,那不出五年内,兰阿巷子必然名存实亡。

到时候作坊要是能搬来纪滦村附近,那可就太好了,不过这都是最坏的打算,纪彬只是未雨绸缪而已。

现在还走不到那一步。

其他人虽然不知道内情,但见纪彬一点的也不慌乱,自然也就镇静下来。不管是邑伊县还是纪滦村,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外面怎么闹,也要过日子不是?

酿酒坊的杂事处理完,刺绣坊反倒跟往常一样。

主要是引娘太淡定了,每日算账结账,谁问她入城费的事,引娘都只是笑笑,让大家安心做事,若是有变动都会提前讲。

所以荆姐来的时候,还对刺绣坊的安静有些惊讶。

要知道荆高庄的织布坊里面可不平静,整个村子都依靠桑农为生,大家都在考虑,到底是老老实实压低利润,还是提高价格。

但荆高庄毕竟一个庄子都做这个买卖,分到每个人手上的钱自然没那么多,谁愿意吐出自己的利润。

像纪彬家的酿酒坊可以绕路售卖,但荆高庄织布坊,还有纪滦村刺绣坊,都是必须经过春安城的,绕都绕不开。

荆姐安抚很久,这才从荆高庄出来寻纪彬引娘。所以看到引娘把刺绣坊安抚的很好,难免有些惊讶。

荆姐来的目的,自然是问问纪彬他们的刺绣要怎么送过去,但不等荆姐说话,纪彬就拿出一份早年的文书。

纪彬;"荆姐,你可记得桑农一行属不属干经商?"

荆姐对这个自然知晓,他们当然不属于。种桑树养蚕,是地地道道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