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第 88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5638 字 2022-09-03

第88章

信里确实是八卦,但里面的内容也很重要。

不管是周家对周小公子态度变化,还是他家庶长子把棉花卖出高价。全都透着异常。

反正现在决定已经做下,原本要八月二十出发的船只,如今想要提前一个月,这件事骤然紧张起来。

在纪彬拜托知县捕快的催促下,刚过中元节,也就是七月十五左右,邑伊县各家各户陆陆续续都把棉花收上来。

毕竟纪彬放出的话是,他们要快点运到江南,说不定能卖个好价格。

好价格?

这样一说,谁动作不快了?

纪彬放出这样的消息,不仅是迷惑百姓,让他们去棉籽的速度更快,也是告诉周围县城的人,他们跑得迅速,不是不想跟你们一个价,而是想快点卖出!

不过今年的中元节,纪彬总觉得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估计也是手里有钱了,儒释道三家各有供奉。之前端午还有人喊引娘一起去烧香,引娘倒是拒绝了,只说家里有事。但中元节毕竟要给过往亲人烧纸钱,这次纪彬引娘倒是去了。

远远看着还有大和尚在人群里讲经文,看见纪彬的时候还微微点头,显然是认识的他的。

看来只有手里有钱了,这精神生活才能丰富起来?

纪彬笑笑,烧完纸钱之后,继续收棉。

整个邑伊县差不多一百四十万斤棉花,再加上自己的三万一千斤,差不多都已经到齐了。按照之前的惯例,纪彬留下了三千斤,詹明见此,也让他帮忙保存三千斤。

现在的詹明大概处于,我也不知道你做这个有什么用,但你既然做了,我就要跟你一样的状态。纪彬也是哭笑不得,他只是比较有忧患意识而已。

但也因为这事,纪彬推迟了去春安城送货的时间,荆高庄那边也在等着,他们刚买了纪彬家的棉花,只花了一千五百文就能买一两,这么便宜的价格,等等纪彬也没什么。

等詹明准备好行装出发的时候,还从春安城雇了不少马车过来,一百多万斤的棉花,看着浩浩荡荡。

单单运输都要走好几趟,还要给纪彬他们留几辆车,不然都雇不到牛车了!

毕竟大家是一起挣钱,就怕詹明有什么想法。

詹明笑∶"咱们手里的银钱已经够花很久的了,宁愿少赚点,也不能平白遇到危险。""再说,你的判断一向准确。"

虽然去年算错了汴京棉的价格,但詹明也知道这不是纪彬的错,只是有人在故意抬价而已。宁愿少赚点钱,也要平安。这才是最要紧的。

眼看一个春安城的新刺史,随便一道命令,就能折腾得来来回回打车交钱,更不要说太子有意整治。

若是听别人说,可能还当个笑话听,真落自己头上了,那估计就是不能承受之重。

可那时候哭爹喊良,也就没用了。

詹明拍拍纪彬肩膀,笑着道∶"你们夫妻俩快回去吧,我到了松江府就给你们写信,放心。"

不过纪彬忽然想到什么,开口道∶"若是在松江府还有时间,你帮忙问问附近有没有研究纺棉机的,那地方对布料农桑一块研究甚广,说不定有新奇的棉花机,若能带过来,对我们本地棉花是好事。"

这也是纪彬突然想起来的,但詹明明显记在心上。

送走詹明他们,不出意外的话,再有十天,也就是八月一号就会出发,从邑伊县到无仙城路上时间,再到货物装船,然后立刻出发。

时间是差不多的。

今年出发得匆忙,去年送过去的山货怪石都没准备,不过相对棉花的钱来说,那都不算什么了。

按照詹明所讲,还是去年那条金狮子小船,照样是卢火长,也就是卢船长。

也有往来的商船队伍,今年的队伍稍微小点,但安全没问题,估计是纪彬詹明他们去年送那个富商棉花的事传开了,所以今年找大商队的时候,还比较好找。

护卫倒是换人了,但还是有经验的。

詹明跟他随行小厮振生一起坐船离开,这趟也是没问题的。

到了松江府,也不用住酒楼,甚至仓库都不用租,扬州徐家还是把他们在松江府的无香宅腾出来,供詹明使用。

所以这一趟下来,约莫是没问题的,只要詹明按照纪彬的讲,快快将棉价抛售就行。说起来焦十一焦十五今年没有跟船,焦家主让他们安心待在纪彬这里,不要乱跑,写书要紧。

等这些事做完,纪滦村空了大半,毕竟以前那么多棉花都堆在客舍里面,塞得满满当当。不少人都说,纪彬盖了那么多房子,还是不够用啊,怪不得还在盖大宅子。

现在棉花都运走,这里自然空荡不少。但詹明是走了,纪彬跟引娘也要出发。

这次出发,则是带着酿酒坊的酒,还有刺绣坊的刺绣去春安城。

可除了必须要经过春安城的货物之外,其他能走其他路线的,都已经走其他路线了。

反正把老薛忙得够呛,大家都以为纪彬以后不需要那么多大车了!可现在依旧很忙啊!

不过他总算协调出来几辆车,甚至把隔壁县的同行也拉过来,这才勉强够用。不然又是运棉花,又是运各种酒,谁扛得住啊。

倒是荆高庄那边不用他们,荆高庄有自己运货的牛车,一向不雇其他人的,毕竟里面都布匹,要谨慎些。

而且送布匹这种东西,只要一两辆大车也就够了。

就在七月二十五,纪彬他们要出发前往春安城的时候,忽然接到从宿勤郡来的两份信。

从宿勤郡来的,那自然只有周家来信了。

焦十一焦十五也凑过来看了看,虽说现在的种棉跟他们关系不大,可也好奇今年的棉价到底如

只是周家庶长子的这封信并未说明价格,只是邀请纪彬代表邑伊县去宿勤郡商讨棉价。这封信一看就是群发,估计是人物名字改改,就发到宿勤郡下面个个种棉大户家中。纪彬今年自然不算种棉多的人,但因为是去年的头一批,所以也收到信。

还是跟去年一样,以周家为主导,召集宿勤郡各位棉商去定价。

纪彬把这封信放下,开始拆第二封,方才那封是周家庶长子的,第二封信封落空则是周小公子。说起来,纪彬好像是六月初就送了信?如今到七月底才回。

这也是纪彬疑惑的原因,更是纪彬猜测周家庶长子代表周家跟禹王合作的原因。只有这样,周小公子才不能掌权。

等纪彬拆开信,这份疑惑就扩大了。

心里面只装了一张白纸,这纸张纹理稍糙,好像跟普通纸张没什么不同。

旁边的焦十一焦十五奇怪道∶"这是做什么?为什么不回信,塞了张白纸?"

要是不想回信,那就不要回,塞白纸是做什么。

纪彬摩挲下纸张,仔细看了看,只见这纸纹路为横向,心里似乎明白什么。

为了确定心中猜测,纪彬请焦十一焦十五取一些他们从汴京带来的纸,又看了看引娘平日用的纸张。

这么一对比就确定了。这信封里面装了一张北纸。

北方纸张纹路为横,纸张厚些,南方纸张纹路大多为竖纹。

这也是最明显的区别,但南纸书写会比北纸流利,像周小公子特意寻张北纸放到信封里。不会只是巧合吧?

而汴京,对比宿勤郡而言,不就是在北边吗。

纪彬微晒,想那么多干什么,反正他家棉价已经运出去了,定价跟他已经无关了啊。一会给周家庶长子写信说明情况即可。

至于周小公子。

纪彬原本打不算管此事,但周小公子既是拖延送信时间,又是寄个饱含深意的北纸过来,若自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似乎有背良心。

周小公子这边的回信,纪彬则是说,他家棉花已经提前卖出去了,不知道定价的事,所以很抱歉不能赶过去。

这些话跟周家庶长子的回信一样。

然后又道,为表歉意,邀请周小公子来邑伊县游玩,他必当作陪。

就看周小公子来不来了,来的话,那自然有话同他讲。

这些信回完,纪彬算是松口气。

其实周家的信算是隐隐证实他的猜想,具体的还要等周小公子来一趟再说。

棉花的事算是到此差不多了。

剩下的就是卖钱,自有詹明负责,他只要操心好自家的作坊就行。

不对,还要收麦子,现在麦子也收得差不多了。

估计等他和引娘从春安城回来,就能全都收完,不得不说,古代种麦子是真的很辛苦。所以纪彬给纪老爹他们付钱的时候也不心疼。

纪彬跟引娘去春安城,刺绣坊就由李裁缝负责,自家则拜托宣老爹看管,包达喂喂狼大狼二他们也就能出发了。

不得不说,一天天的,是真的很忙啊。好在这些忙碌是有结果的。

等荆高庄的车队跟纪彬这边车队碰头,他们一起去春安城。主要看看,如今的出入城收费,到底是怎么收的。

荆高庄那边荆姐也只带了个年轻女子,应该是家中侄女辈,还有荆姐的两个堂哥。不过看着都以荆姐为首,都很恭敬。

在古代对自家堂妹恭恭敬敬,可见荆高庄的传统就没那么轻视女子。

纪彬这边带着引娘,还有柴力陈乙两人。

他们四个皆是骑马,毕竟家里五匹马呢!也是最近事多,马儿基本都没闲着,不然整天挤到一个驴棚里,估计马儿们都要抑郁。

现在跑出来也跟撒欢一样。

其中引娘的马儿最温顺,毕竟是跟着引娘一起长大,跟主人很亲近。

三天后,终于到春安城门口。

以前进出春安城的时候需要排队,但进出都很快,毕竟只用检查每个人的身份通牒。现在出入城则是分别分了两边,一边是行人,一边是车马。入城每人交两文钱的入城费,出城则不用。

车马这边则是看货物收费,门口不仅有检查通牒的兵士,还有三个估算价格的小吏。毕竟每车货物都有大概的金额重量,就按这个给。

每个交钱的货商都是苦不堪言,利润多的还好些,利润不多的,哪个不是愁眉苦脸。

约莫排了半个时辰的队,终于到纪彬这里。

其中一个小吏看着纪彬车上的酒,顿时喜笑颜开∶"你家货物价值几何?重量多少?"

纪彬也不废话,把早就准备好的纸张递过去。上面写清了货物的价格重量。

全都是必须经过春安城的,其中黄米酒两千斤,一斤已经降到一百文。黄桂稠酒七千斤,一斤二百文。酸果酒二十万斤,一斤十五文。

看到这些酒的名字,小吏立刻明白眼前这个是谁,不过他开口就道∶"二十万斤?我怎么买个月都要拉过来六十万斤的酒?这个月生意不好吗。"

果然,这些人早就把春安城哪里能赚钱摸透了。

纪彬笑∶"是的,生意不大好,只有二十万斤。"

毕竟要买到无仙城的十五万,已经换路线了,再有其他县城也不从春安城拿走,而是改道直接去邑伊县杂货店拿,这些数量也有十几万,再把宿勤郡订酒数量去掉。

这可不就是只剩一点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