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第 125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5474 字 2022-09-03

第125章

纪彬目送李家父子离开,他们即刻就要开工,这可是他们最近几年结果最大的买卖。而且还收到纪彬给的一千两定金。

这定金已经不算多了,毕竟算是新船,估计这个船建造下来,没有四千两下不来。可这是大船啊!谁不心动呢。

送走他们纪彬更开心了些。

陈乙也觉得厉害,他之前也坐过三百五百料的船,那船已经够大了,不知道两于料的,到底有多夸界

纪彬笑∶"有些船只看似如山高,等咱们这边码头彻底开放,肯定可以看到的。"

这是实话,之前兴华府有乱,很多大船只是停泊补给,然后立刻离开,甚至愿意去隔壁无仙城的小港口,也不愿意在这边停留。

但总归还是能看到的。

等大码头修建好,估计会有更多船只经过,说不定还有从这出发的大商船,纪彬可是知道,他们南军国还有四千料的大船,只是那船已经朝海洋深处行进,三五个月的还回不来。

等回来的时候,纪彬一定要去凑凑热闹。

听说最近造船厂李家生意还不错,他家没那么坑人不说,而且兴华府环境也好起来,不少人都想做船,不管是打渔还是做买卖,那都是可以的。

百姓们的生机是最强的,只要帮他们清扫好障碍,民生很快就能恢复。再说各地的建设也让无数人看到希望。

虽然纪彬对普通百姓比对各个家族要好吧,可他们依旧是感激纪彬的,不是因为纪彬,他们还要被谈家等人吸血。

许多蚂螨趴在身上,谁不害怕呢。

骆金川也给在江南扬州的家人写信,让他们赶紧回来吧,家里一切都好,比之前更好了。

兴华府渐渐恢复生机,物价也跟着回落,不会再有虚高的情况。主要原因还是纪彬的杂货店。

别看他的店面不大,但是却掌握着兴华府的物价,因为纪彬身份特殊,而且卖东西确实厚道,他家的货物总是最划算的。

其他家想卖东西,自然是按照他的价格标准来。这样一搞,兴华府的物价可不就回落许多。

而且纪彬并不限制众人去邑伊县进货,只要大家愿意,都能去邑伊县的作坊进货,然后再到兴华府买卖,他都是不介意的。

甚至愿意让出份额出来。

纪彬想做,还是买进卖出的货郎生意,更有商船上的买卖,跟普通商贩争利,那是欺负人。要说大方也谈不上,只是要给大家活路,不能自己硬着垄断,否则他不就是第二个谈峰,第二个魏家了吗。

纪彬对赚钱这事一直大方,信奉的就是大家一起赚钱,那才是真的赚钱,总不好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别人什么都没有吧。

他不是那么自私的人。

船只的事算是打了个岔,不过各地的修建还是继续,骆家以及其他做船运买卖也陆陆续续开工。因为纪彬跟王巡查严格规定了所有船工的待遇问题,现在船工们条件也好起来。

如果在船上有问题,回来后可以向衙门举报,只要事情如实,那船只东家就会受到惩罚,不论是罚款,还是罚停泊时间,都是让人肉疼的事。

这些船工们谁能想到,有一天他们也能去衙门状告这些东家。

在纪彬的怂恿下,甚至一个船队的船工可以抱团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组织,用来对抗东家们的苛待。

这个小组织自然受到船只东家们的不满,可如今纪彬去哪都受拥戴,谁也不敢说什么。纪彬也不在乎这些人说什么,只有把同胞当人,那你才是个人。

不仅是船工,当初的很多盐奴如今也恢复了自由身,他们都在荒地村里做事,荒地村现在一共有六千多人,其中一半都是盐奴,他们生来就在盐场,生来就伤痕累累,能活到现在实属不易。

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木木愣愣,好在有徐杰在,徐杰并不多说什么,只是让大家先吃饱,先盖自己的房子。

很多事情,都在是干活里想明白的。

毕竟大家是给自己干活,不再是盐场里的盐奴。

而且人都是有欲望的,今日你吃到一碗香喷喷的米粥,你就会想米饭是什么味道,如果有汤汁拌饭又是什么味道,一菜一汤呢,四菜一汤呢。

只要有欲望就有进取心。就会努力做事。

现在的盐场暂时还在关闭,毕意盐场的事情太大,暂时还不能开放,只有等兴华府彻底安稳,彻底平静下来。

盐场才能继续做事。

纪彬只好让徐杰观察之前的盐奴,又或者叫他们曾经的盐工。

如果有聪明点,又会思考,熟悉盐场流程,并且不排斥过去的,都可以记下名字。等他们的房子建好,自己会找他们谈谈。这三千多人里面,应该能找出来十几个吧?实在不行可以培养。

而且他只用定下来买卖规则,具体的还是王巡查来做,他毕竟只是个编外,跟这种正经朝廷官员不同。

之前的牙行也打理干净,虽然流放的犯人仍然是戴罪之身等着被买卖,但好歹活得像个人了。最重要的是,这里曾经被拐卖的人,如今都已经放了出来。想回家的回家,不想回家的去荒地村,孩子则在慈幼院。

慈幼院雇了几个附近的婶娘负责孩子们的衣食住行,虽说比较简陋,但至少饿不着了。

想谈家人在的时候,慈幼院许久都没开门。

现在重新开门,不管是孤寡老人还是无父无母的孤儿,都能在此落脚。在纪彬身边的林豪就是从慈幼院出来的。

林豪一直被纪彬派去看着牙行那边,现在牙行清静了才回自己身边。

林豪对慈幼院的感情很深,他跟他哥林博都是在邑伊县慈幼院长大,以至于让他以为,很多地方的慈幼院都跟他们那样,虽说吃不是最好的,穿也寒酸,可至少能平安长大。

而且根据林豪的经验,给慈幼院提了不少建议,都纪彬让人记下来,加以完善。让慈幼院真正发挥作用。

等这些事做完,兴华府这边就差官学了,官学则是王巡查负责,他已经召集兴华府能读会写的人。

可惜这里但凡有点本事的,不是已经跑了,就是被关起来。这官学倒是最麻烦的,只能暂时搁置。

剩下就是海太城的基础建设。

但现在兴华府的人手都不够,只能等这边完工之后,再往海太城的方向走。

而且纪彬他们也鼓励海太城的人到兴华府来,先集中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等人口多了,再往那边走。

毕竟两个城加起来,也就是两万多人,实在是太少。

也有人继续留在海太城,倒是不打紧,反正不管哪个地方,都会慢慢发展起来的。海太城那边估计要等明年了,而且有兴华府这边打样,那边建设得会比这里更好看。

这边基础建设有条不紊,纪彬忽然发现,好像没他什么事了。不论哪一个地方,都有专门的人负责,走访几趟基本都没问题。

看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大家好像很认真的。

不仅如此,因为王巡查重新清理府衙,还找来不少能用的小吏,可以代替徐杰等人的活计。徐杰毕竟新婚,不好天天守在六个荒地村,现在换成了六个小吏天天在那边看着,处理问题也及时。

除了纪一飞李栋还在杂货店之外,大家渐渐都闲下来。

说是闲下来,但一封封催促纪彬回去的书信倒是让他无奈。

也不是引娘催他回家,而是春安城的作坊老板们想见他,如果不出意外,多是商议在邑伊县开作坊的事。

纪彬看看时间,已经到了九月十二,他带着柴力陈乙从六月就到这里,竟然在这待了三个月时间。

看来还是要回家一趟。

不止他有家室,柴力也是有家室的人。陈乙也会要回去探亲。

至于严庆云还是留在兴华府,他如今等着上面的任职下来,如果不出意外,他会是兴华府的指挥使,肯定要留在这。

剩下的江志乌革也该回到邑伊县,他们的职位毕竟是在邑伊县,这里事情了了,就要回到原地,否则上面也不好交代。

算着算着,怎么都要回家,反而是王巡查傻眼了。怎么都要走了啊。

纪彬怕拍他肩膀∶"自然是回家看看,我娘子还在家中呢。"

王巡查无奈,好像他没家世一样。

不过王巡查也理解,纪彬回去肯定还有要紧事。

这么说也没错,那边棉花收得火热,还有从春安城搬过去的作坊,他要是再不去看一眼,说不定发展成什么样了。

身为东家,不去看一眼,怎么都说不过去。

特别是春安城的作坊们,原本就是他怂恿过来的,如今不过去,只怕很多人不安心。

反正兴华府这边先建着,等他把春安城来的作坊都安排好,再回来看看。他对基建还是很上心的啊。

只有等兴华府基建结束,估计他才能安心。

安心干什么。安心做生意!

他的船,他的货都在做准备。

他甚至都做好春安城邑伊县所有商品远销海外了。

以南军国的货物,远销海外肯定非常正常。

就算先不想那么远,通过海运航运,销往整个南军国也是可以的啊。他们邑伊县的酒,邑伊县的布料刺绣,都是极好的商品。纪彬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既然绝对要回去,他们收拾得还是很快。

一行几人基本都是骑马,自己有马的骑自己的,没马的租一匹。从兴华府到邑伊县这段路,基本上三天就到家了。而这条路的动工时间差不多也已经计算好。

等到兴华府的主街道路跟码头街修缮好,蔡运就带人去修海太城眼兴华府之间的路,柴伯父则修这条官道。

这两条官道没有一年多的时间下不来。

但毕竟是官府的活计,到时候工具不会那么棘手,肯定会比普通人修路要快很多。

兴华府到海太城那段路,自然是兴华府承担,邑伊县跟兴华府的路则是两边共同承担。邑伊县肯定是没问题,不管是棉花还是他家,这税收肯定够的。就是兴华府这边估计差点事。

不过没关系!

他可以问船运买卖的收税啊,而且那时候码头建好,什么停泊费,什么过路的买卖,这些都能赚钱。

赚了钱修路,就能赚更多钱。这账纪彬已经算得明明白白了。

回到邑伊县,江志乌革直接回县衙,他们也辛苦很久,该好好休息。

经过这一趟,他们对纪彬算是佩服万分,虽然纪彬比他们年纪小,但人人都想喊句大哥。没办法,谁让纪彬那么厉害呢。他们就佩服如此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