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第 137 章

小货郎 桃花白茶 5991 字 5个月前

第137章

曾经的兴华府七恶之一李大一出现,就把纪彬家杂货店几个伙计吓得想跑。这人虽然不害人性命,但坑钱啊!

虽然说现在已经也不坑钱了,但大家看到他还是心有余悸。下意识捂住钱袋子。

也是李大不怎么出来,基本都在造船厂,所以很多人对他还是怕的。

他这会看着大家反应也不生气,他就是来找纪彬的!旁的谁也不寻!

纪彬要说再不来,他就要把那两千料的大船先下水了!

明明之前订船的时候那么期待,怎么现在反而磨磨唧唧的,根本不是真的爱船!就是想凑热闹而已!

纪彬看着李大的表情,就知道这船肯定做得差不多,只是他这个主人不在,不能真正的下海试船,也就在近海试了试。

可这样的大船,不行驶到稍微远点的地方,根本对不起如此大的规模。几十米长的大船,听着就不一般。

纪彬笑着道∶"最近实在太忙,若是有机会,我肯定第一时间上去试试。"

李大这才点头,不过他看着纪彬的眼神,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纪彬确实在看他,或者说看的技术。

自己马上要有个船厂了,只是手底下的人却没着落,但他看向的不是李大,而是李大的父亲,李家主。

那李家主最近才出来活动,谈家走了,他家才慢慢敢冒头,可现在船厂李家的事情李大已经做得很好,那李家主反而比较闲,若是能把李家主挖走,似乎还不错?

纪彬的眼神让李大毛毛的,当下也不在说什么,只问什么时候可以去船厂,好多人都等着呢。李家船厂现在生意兴隆,不时有人找他们做做船修修船。

李大也渐渐明白,他爹说的兴华府以前不正常是什么意思,以前他确实坑蒙拐骗,只要碰到有钱的,那肯定宰一宰,若是没钱的,那就再说。

就算是那样,感觉也没现在过得安稳,至少家里的护院们都说,不用跟之前那样警惕。不用担心随时被谈家等人勒索。

因为这些事,李大对纪彬想法还是不一样的。

好家伙,现在变成两千料大船了,却不看了?甚至来都不来一趟!这到底是信任,还是缺心眼啊。也就做好之后,让卢益赖亚过去看看,真是一点也不慌张?

今天听说纪彬到兴华府了,卢益赖亚说要来杂货店,李大立刻跟上,他才不承认自己想见见纪彬,只提船只的事。

毕竟纪彬的尾款还没给呢!之前买材料都要去邑伊县找他管家林博,定金到材料支出,差不多用了两千七百两银子。

还有尾款两千三百两没给呢!

李大面对纪彬的眼神,不自在道∶"随时都能过去,只是你刚到,要歇歇吗?"

这话一出,卢益赖亚等人下意识看向他。怎么回事,这还是李大吗?

竟然还问别人用不用休息,不像他的风格啊。

纪彬笑∶"明天一早就过去,今日已经下午,有些晚了。"

一般白天的海面会更平静些,下午到傍晚不怎么合适。

不过他又听李大说了船只情况,再向卢益赖亚确定,就知道这船定然不错。

他这艘船两千料,之前也讲过,料是体积单位,最终做出来之后也是这个数量。

现在实际船只长约六十米,单是想想,就知道这船只有多恐怖,不愧是做了近一年才完工的。不怪船厂李家那么激动,这船做出来,就是活招牌。

而且他家还加以改进,船只更稳当,原本可以容纳一百五十吨的货物,现在可以装一百八十吨,差不多三十六万斤的货物。

一条船装的东西越多,说明他们这一趟下来越划算。纪彬挑眉,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惊喜。明日一定要好好看看。

这么大的船只建成,在兴华府也是震动的。

不过一说起大船,纪彬就想到兴华府出海的那群人,算着时间,他们是不是也该回来了?回来之后自己也想向这群探险家们请教请教,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展成什么样子了。许是有另一个时空的记忆,纪彬总觉得必须知己知彼,才能对未来做好准备。有些悲剧不好再上演。

这扯得就有点远了,现在的纪彬想的还是好好看看他的船,等把船运的事情搞定,就能正式开始建官方船厂。

船厂兹事体大,既要等朝廷派人下来,又要等正式文书发到兴华府。所以他还不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趁着官方船厂建好之前,先把自己的船运组建起来。否则那么多作坊,那么多刺绣,他们兴华府宿勤郡也吃不下的。只有往汴京江南送才有出路。

现在很多作坊跟绣娘都在疑惑,他们做那么多货物干什么,总要先解决大家的疑问再说。有些作坊是已经跟船运人家联系,可还有不少人摸不到头脑,纪彬过来也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现在船只不多,但可以先跟着骆家的船队走,走习惯之后,就能自己单独出来。

倒不是说骆家船队多大方,而是跟着他们船队,自然是有费用的,不仅纪彬家的船可以跟着,很多小船运买卖人家都能一起走。

一般来说,都是好几家船只组成一个船队,然后慢慢出发。这样的原因,一是安全,二是彼此有照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漕帮也是这样产生的。

甚至后世说的船运集团,货运集团,也大多是这样的模式。

而且一条船,一般都会装很多家的货物,差不是很多作坊一起租条船,然后通过船运卖出去。毕竟现在还没出现什么大公司大产业,多是小作坊小买卖。

但正是数以千计数以万计的小作坊,汇合起来,成就了商市的繁荣。

纪彬要做的是,就是用自己的船运输许多作坊的产物,先走通汴京的路,他赚得就是买进卖出的钱。

兴华府的货物送到汴京,再把汴京的好物运回来。

不仅是汴京,沿途各个港口各个城市,都可以买货卖货,一路下来顺着做生意,航行结束,荷包也满了。

如果硬要说的话,这跟做货郎差不多。

货郎挑着扁担去各个村落,有时候是买东西,有时候是收各家的东西,一趟下来,货物卖完,又或者以物换物。

一趟结束,荷包鼓鼓,继续进货。

区别只是,货郎挑着扁担走,走的地方并不远。船运却可以走遍大半个南军国,能买卖的货物更全更多。

而这个买进卖出,还是要看他家第二条船如何。

第一条白叠子号已经平稳运行,但船只比较小,走的路线也短。

可运输东西越多,成本也就越低,也就更赚钱。

第二天一早,纪彬陈乙就已经出发去李家船厂,李大已经在门口等着他,李家主也照样陪同。甚至大半个船厂,只有没事做的人都来了。没办法,这可是两千料的大船啊!这船只一共三层,简直高耸入云。

这话虽然夸张,但你面对这么巨大的船只,就感觉自己渺小得很,毕竟这船只可是能载一百人都不会拥挤啊!

如此的庞然大物,谁会不觉得自己渺小。

纪彬也没想到,两千料的船只能这么大,人家出海的五千料船更是这个船只两倍,肯定更是夸张。

任谁过来,都能感受到这个静谧庞然大物的巍峨。

李大介绍道∶"一共是三层,一层还是跟之前一样,下实土石压舱,少量放货物。二层可以坐桨手,三层主要堆放货物也能住人。"

说着,让纪彬-—-查看。

这船只就跟李大说的一样,三层高,第一层主要还是在下层,这跟大家平时看到船只不同,或者说平时的小游船不同。

大船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稳定性,那么大的船只在水面上,稍微遇点风浪就会颠簸。所以稳定,是第一要务。

一般古代的船只,都会在最下层填充土石,压得极厚,这样就不会有头重脚轻的危险,下面越沉,航行越稳。

就算是现代的船只,也会解决这个问题。

然后就是怎么堆放货物。

他们这边的船只多会用木头在舱面格挡,形成方格形,这样的目的也是让船只更加稳固,更能抵挡海浪冲击。

但有一个问题是,这样一来,能装的货物就会减少。

西洋那边有些地方的选择是减少这些木头,让货物堆放得更多,好用此获利。

可李家船厂却有着明显南军国风格,就是宁愿装货少,也要更安全,也算两方面不同的选择吧。

纪彬选的话,他肯定更倾向于如今的做法,听李大说这件事的时候,纪彬道∶"货物少没关系,主要是安全,若是连安全都保证不了,那也没必要让人冒险。"

这话卢益赖亚听了,肯定心里感慨。

说到底航运的危险还是在船夫身上,就算遇到危险,大船上的小船放下,东家还是能平安。如此一来,就是为船上的人考虑,也是纪彬东家,还有很多南军国东家不同吧。

等他们真正从小船上了大船,在李大的指挥下,四十多个桨手划动橹杆,四浆一橹,行动飞快。而且这船头较尖,这么大的船只,一天能行四五十里。

不过主要还是靠船帆,有风的时候,船只速度很快,只要掌握方向就行,无风就要全部人力启动。

听说有种大船,全靠有风才能走,无风就在海面飘荡,也是很有意思。

但纪彬这艘船显然考虑得更全面。

等船只渐渐离港,原本在岸上看着的庞然大物,真正到了海里,也就那么夸张了。

不是船只小,而是海面太宽。

莫说两千料了,就算五千料,六千料的船只在海上,也是小小一个。

可纪彬明显感觉到,上次白叠子号的航行跟这次的新船相比,明显是新船更稳,空间更足。这大概就是氟金的好处吧,氟金之后,他的船明显更好了!

船只行走在海面上,众人兴奋地看着前方海鸟飞翔,这船只还能去更远的地方。今日天晴风向也好,在李大指挥下,大船继续航行。这次的目的是来试船,给众人带来的震撼是无穷的。

纪彬站在甲板上,温和的海风吹上来,带来另一种温度的舒适,这是海面上吹来的暖风,这股暖风会随着气流传遍南军国,也会还会影响到内陆的气候。

这就是大海的神奇,在悄无声息中改变许多人的生活。

站在辽阔无边海上,很难不激起雄心壮志,很难不让心胸更加辽阔。

纪彬看了下海鸟,又发现海鸟下面的海面上,似乎有东西在动,只见一只海豚一跃而起,从海鸟嘴里抢下一条鱼。???还能这样?

那海豚明显也不饿,就是故意的。怪不得都说海豚智商高,这是真的啊。

海豚跟他家狼大狼二比也差不多了吧。那海鸟又急又气,但也没办法,只好在旁边叫喊。这一声声的,惹得众人笑出来。

海豚不慌不忙,又带着身后十几只海豚在大船附近游荡,引得众人一阵惊叹。这些海上精灵似乎可以察觉出人的善意恶意,根本不在怕的。

一般临海的人都会比较迷信,兴华府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