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产业发展

兵道争锋 倚夜听雨 1182 字 2022-09-13

对于外族的战士,陈云是相当嫌弃的,或者说现在只要是华夏体系的人对于外族都是相当的嫌弃。

所以陈云也没指望把这些异族吸纳入自己的军团补充战力,而是准备把这些人给丢过去去修理长城,毕竟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说,接下来的日子依托长城防御才是最好的。

而萧何在知道陈云成功驱逐匈奴后,以最快的速度过来了。

萧何比陈云可清楚的多了,知道河套地区的定位是北御匈奴,东抗赵燕,所以河套地区至少在现在是以军事化的发展为主,成为李适势力在北方的屏障。

以这个为基础,所以这些从异族俘虏的俘虏,肯定是优先修缮长城,并与夏侯婴一起建立起可靠的城墙体系,开垦周边肥沃的土地,在河套平原扎下跟来。

让边军能依托河套平原自给自足,若指望咸阳送粮食的话,就真的太远了。

不过,在河套平原地区,萧何在离开前便得到李适的授意,把河套平原作为大型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除了需要开垦田亩以外,更是要利用异族饲养善于饲养牲畜的能力,来发展畜牧业。

同时,李适手上懂得青储蓄技术,饲料种植技术,畜牧业卫生管理技术的农家和医家子弟全部都给萧何送了过去,甚至一部分的新修水利的墨家底子也送了过来。

所以,萧何清楚,在陈云成功的驱除异族后,接下来就是自己的任务了。

不过,萧何手上的东西也不少,原本在咸阳地方的养殖基地,也复制了一份产业过去,主要是灰鹅。

咸阳靠着郑国渠耕种出来的良田,也只能建立个鸡鸭鹅之类的小型养殖基地。

不过,这些养殖基地的产业到底是能复制的,而河套地区又正好气候温和、地势平坦、牧草丰富、活水缓流,用来饲养灰鹅倒是不用担心这些灰鹅养不好。

等到灰鹅成熟,找个过年过节找个机会把灰鹅送一只两只给一些擅长养殖的牧民。

这些人一般上不可能短视的第一天把灰鹅到手,第二天灰鹅就入锅了。

一般上都会养一段时间,等吃到灰鹅的蛋,多少能增加不少的幸福感,继续饲养下去。

对于已经拥有完整工业链的官方来说,灰鹅哪怕骨头成为了渣渣都能够用来施肥,所以不存在浪费一说。

更重要的是,有了灰鹅这条看起来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参照,等建立牛羊的产业链时,人们会本能的进行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