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第 70 章

自古以来,国家有储君的时候,都是坚持皇帝身体健康时,太子不能御政的原则。因为太子御政势必会和皇权产生冲突,而为了避免冲突,皇帝都是尽量不会让太子御政,只有在自己身体不好或者不行的时候才会让太子御政。

而康熙是一位慈父。他怜悯太子自幼丧母,又想在自己有生之年锻炼出太子的治国之才能,所以康熙赋予了太子很大的权力,让其参与政务,甚至还经常监国,放手大权。

在任用官员、行政决策方面太子的待遇都几乎堪比皇帝,成为了康熙之外的“常务副皇帝”一般的存在,康熙在文华殿经筵,太子在保和殿讲学。

可以说,康熙赋予了太子他力所能及的所有权利,至高待遇。

当然,也不是没有大臣们上书,委婉地劝说皇上。徐乾学就曾经用历史上各种例子来规劝:“皇上是圣明主子,前朝时期的皇帝和皇太子‘二龙不能见面’一说是无稽之谈,但,臣认为,可能嘉靖皇帝有他自己的考虑。”

可是康熙听懂了,只摆摆手。

“太子年轻,”压不住老奸巨猾的大臣们,他必须帮着。“那是嘉靖和他的皇太子,朕和太子不是。”康熙倒也没生气:“朕知道你们都不赞同,不光有人说朕对太子太好,还有人说,朕教养其他皇子们太用心……嘿,”

康熙的龙脸上全是自信:“朕的儿女们有天赋,朕还能不好好养着?太子贤德,兄弟能干齐心,这才是一个国家兴旺的根本。……朕每每思及自己的童年、年少岁月,……朕不要自己的孩子们吃朕吃过的苦。”

这是康熙的肺腑之言,一片慈父心肠。徐乾学感佩担忧,却也不忍多说了。

之前明珠在朝廷的时候,几次弹劾索额图,说索额图给太子的仪仗器具衣食住行等等,都参照皇帝的标准,大不敬。现在明珠倒下了,更没人敢弹劾索额图了,太子出宫抬个脚,分不清是皇帝还是皇太子的队伍。

康熙二十五年,钦天监选择吉日,皇太子第一次出阁开讲,康熙亲临保和殿,隆重地为太子举行出阁读书典礼,群臣行二跪六叩大礼。

这次太子讲学,也是如此大礼仪。

皇子们还好,过年过节的都习惯了。几个公主在后侧方的帘子后,光是看着就皱眉。

随即她们就被这从未见过的讲学吸引了注意力。

太子天生聪慧,在康熙这般教导下才华杠杠的。一身礼服的汤斌、熊赐履、张英等讲官,次第入殿,行过见面礼,正式进讲。面对汇聚大清国上百口子的渊博大家,皇太子十分平静,也十分成熟,神情之中充满着自信。

太子的微笑跟外头的早春天一般,很明媚也很爽朗,不像一个面对老师们考核的少年,也不像平时的矜持高傲目中无人。太子的声音清亮,用十分谦虚和恭敬的口吻对讲官们说:“皇父虑予幼稚,不知勤学,日以为念,即一字一无不躬亲详示,勤加训诲。予性不敏,于皇父睿旨虽未尽能体会,然何敢不殚心竭力从事于学?《四书》、《书》、《易》略能背读。”

从气势上讲,自老师讲官们和听讲的所有人入殿之后,这角色,就开始发生了转换。太子的这一番话,诚恳,儒雅,充满自负,让师傅们从内心深处发出一片赞叹。太子的地位不着痕迹地提升,老师们感觉这位非凡的太子,在学业上几乎与自己平起平坐了。接着,太子恭敬地表达自己对师傅们的礼遇,宣布:“请师傅们从今天开始,讲书之前,再也不必行礼。讲书之时,也不必站着,而是一起坐而论道。”

太子今天并没有穿礼服,而是一身朴素的家常衣服,眉宇之间,充满了书卷之气。他坐在上首,看着须发半白甚至全白的众位老师,诚恳地说:“尔等皆学问渊博,品行端方,可以倚任。所以,皇父著尔等为予讲官,此正予重道崇儒之日也。今特于尔等进讲时,停其行礼侍立,赐坐进讲,庶得从容讨论,便于问难,可以讲解多时。”

太子这种大胆的举动,这种给予老师们的礼遇,都是超乎前人的。王剡、汤斌等人闻言,喜出望外,也十分惶恐,一再表示不敢接受,也不能接受。他们再三推辞,太子仍然坚持。于是,太子讲学的新学规就这样敲定了。

陪着的皇子们王公们都当自己是柱子,公主们在后面看得愣眼:怪不得西洋人和江南文人都夸太子言行举止怎么怎么好,合计着,太子在外人面前、正式场合,大变样啊。

本来是老师们给太子讲学,可是太子这一番表态下来,变成师生一起坐而论道,关系融洽。讲官们与太子之间,完全是用一种近乎沙龙式的方式进行学业交流,用对谈的方式引据典,讨论儒之中的某一部某一章某一节,讲其本义,探讨其注疏和音训,讲述其古义和今义之不同。

因为太子太博学,不知不觉师生之间的论讲发生了倒换:讲官恭请太子讲说,太子就先把当天要学的段落,几乎不用分章,十分准确地讲解一番。然后,讲官们拿着自己昼夜准备好的讲稿,边看稿子,边议论文,探讨文义,谨慎地引申推衍,生怕讲错。可是,老师的引据典还是几次被太子纠正,并同时指出原原文出自何处、本意主旨何在、历代哪些大家作过注解、有何著名阐述等等。

听着公主们惊叹连连,光知道太子学问好,没想到这么好。

大殿中间,讲官老师们的心情自然很复杂,那种惭愧和惶恐,可想而知。叹服、钦佩之余,只有一片酸辣留在心中。因为太子太聪明了,他们很难再给太子更多的教诲:马上太子不需要老师了,他们要荣养了!

讲到《论语》的“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个问题历来不好讲说,因为涉及到男女之别和辨别小人之害,而且帘子后面的公主们已经站起来挥舞拳头了。

太子好似没看见这奇怪的气氛,感慨颇多,看着众位老师依旧愤怒于公主们前来的模样,认真地说:“予常侍父皇左右,闻皇父教诲道,最难处者小人,最难防者亦小人,一旦稍有不当,就会被他们所欺。览前代小人误国的事,皆因为上面的人信任他们的缘故。所以,要切切不忘这些。”太子的论说很有少年监国太子的体悟,好似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开始经历人生,让师傅们无言以对。

最让老师们开不了口的是,太子在引据典、讲完一段儒学之后,姿态一放松,特别讲述一段趣事儿。

“孤记得,四弟年幼的时候顽皮,有一次,汗阿玛发怒找到皇母妃生气说:‘你看看你的好儿子,朕好好的一幅画,要他给按个大手印。’皇母妃惊讶地说:‘我儿子的手印能有多大?上次他给皇上锤肩膀,就是皇上的好儿子了,如今又变成我儿子了’?”

就在众人听得呆愣的时候,听到太子模仿康熙的语气:‘这般伶俐,还说不是你儿子。’皇母妃端庄的笑:‘皇上,那圣人不都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我们这一个女子,一个小人儿,就只能请皇上您多担待了。”

好嘛,众人憋不住地放声大笑。

父母说起来孩子的时候,都这样,乖了是我孩子,皮了是你孩子。原来天家夫妻也这样啊。

众人笑着笑着,不由地齐齐去看四爷。

四爷眼观鼻鼻观心,坐姿端正,眼睛半合面带红润正睡得香甜。

众人:“……”

一起去看太子。

太子一摊手,挤挤眼:你们的四阿哥这么大了还是顽皮的性子。

这下子所有人都懂了太子的意思了,纷纷露出会心的笑儿:皇上对家人尤其女子女儿们很是护着,公主们要来听听,能怎么办?又不是小子训斥一顿打一顿的。至于“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听听皇贵妃说给皇上的,他们的妻子要是这么说话,他们也只会更宠着。

再一看四阿哥惫懒的小样儿,通身的孩子气,得嘞,谁不知道公主们这般大胆,都是四阿哥宠出来的?皇上和皇太子当四阿哥“小人儿”宠着,什么都答应他,我们也闭嘴吧。

公主们傻眼了,姐妹们对视一眼,虽然惊讶于太子的表现,可到底是心气儿不顺!臭男人瞎写的臭书本儿!应该“唯男子和小人难养也”才对!

只是她们也不好出声儿。大殿里在座的人都是看着《论语》长大,数十年所下的功夫谁也不比谁低,激情高涨中的辩论中,讲到《论语》中“敢问夫子之不动心”这一节,老师们、陪着的文臣们思及太子前段时间发脾气打架的事情,格外激动地看着太子。太子脸上坦然,引据典之后,总结性地概括说:“皇父言,孟子论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言简而理备,治世养身之道不外乎是矣。”颇有感触的模样。

要老师们听了,不由地欢喜于太子的成长变化。

这次讲学,比以往更成功。最后要结束的时候,太子来一段情真意切的总结发言。

“每次孤念书,念到一段特别的,就想起儿时,皇父给孤讲到这一段时对孤的谆谆教诲,本义是什么、微言大义何在。皇父言《论语》《中庸》几本书,论性格、命理、人生精微处,无以复加。当细细玩味,温故知新,竭尽人事以合天意,方为不负所学,不可以讲完之后就忽略了。”

这番话,要所有人感佩太子的孝道,天家父子浓浓的父子亲情,齐声喝彩。

这一天的讲学堪称完美。老师们十分庆幸在自己的晚年中,竟然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太子,这样一个超越历代前贤的完美学生。

一睹少年皇储的风采,亲眼见证太子的成长,所有人都激动。

王剡、汤斌等人满面春风,十分兴奋地来到乾清门外,陈述了太子早晨之时向众老师们郑重提出的尊师、赐坐之礼,恭请侍卫转奏皇帝,表示老师们敬重太子,不能接受太子的不世礼遇:“叩请皇帝亲下谕旨,继续按照宫中旧例,师生行礼之后,老师们仍旧站立进讲。”

康熙正心情大好,听到老师们守着君臣礼仪,更高兴,当下就传进来说说话儿,并传谕旨:“皇太子嘉向典学,尔等勿阻其意。况赐坐进讲,古礼有之,著即遵行。”

“皇上,万万使不得啊。”王剡、汤斌等人听后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但是,他们身为臣子,仍然坚决表示不敢承受这般礼遇,也不敢接受这份特殊隆恩,并再三恳请皇上收回太子的意旨:笑话,皇上几次敲打他们端着老师的架子,他们可不敢忘。

康熙因为他们的表现备感欣慰,自觉太子长大了不需要再顾虑良多,这次是真的尊重老师了,金口玉言:“以后老师们和太子讲学,在讲课前向太子行礼,然后,依照太子的意愿,可以坐下讲书。”

老师们一听这话,那兴奋的。和康熙畅谈太子的学业,赞美未来天子的英伟,歌颂当今皇帝的圣明。怀着对康熙亲自教育太子使太子学业有成的崇敬之情,真情地赞颂康熙的功德,诚恳地赞扬太子的天赋聪颖。

“仰见皇上合天之行健,自强不息,于二帝、三王大,身体力行,以建皇储,即以翼元子。故凡学问启牖,皆纯而不杂,勤而有常,即此书体之精,亦关正心之学。我皇上天章宸翰,烂若星云,囊括众家,超轶前代。今皇太子学问,进而愈上,虽本英姿之特茂,亦征养正之渐深。……讲读益勤,自然驯造高明,同符至圣,真国家亿万年无疆之福!”

一轮轮马屁拍的康熙通体舒泰,摸着胡子笑得合不拢嘴。

无逸斋里,公主们闹着四阿哥不可开交。

“四哥四哥,那汉家的书本儿果然没有人伦,什么臭男人写的烂笔头,果然唯男子和小人难养也。”

“四哥,我不管。我要看女子写的书。我也要写书。”

“四哥,那群老头子们还敢对我们生气,气得我差点冲出去和他们对打。四哥你快给妹妹想办法,出了这口气。”

“……”

四爷抱着年幼的小妹妹,安抚脾气急躁气红了脸的大妹妹,同仇敌忾的架势。

“妹妹们别气。四哥也生气这书本儿乱写。目前没有好的适合妹妹们的书,妹妹们自己写,写了四哥给出版,保证要妹妹们都满意。”

“真的?四哥?”六公主不信地瞅着四哥。

“真的。四哥从不哄骗妹妹们。”四爷举手发誓。

九公主一头窝到四哥的怀里大喊:“四哥最好了。”

“四哥胤禵不服。”十四阿哥冲破哥哥们的拦堵,一头冲过来囔囔着:“那书本是圣人写的,姐姐们不服气,找一个女圣人写胤禵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