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第 79 章

小知县 桃花白茶 5593 字 2022-11-19

当然,话是那么说,但牧场先招的,肯定还是懂一些养殖的百姓。

如今在凌县尉手下做事的捕快那轩,他老爹,那老爹。

就是第一个去应征的。

这位那老爹听他的姓就知道,他其实是关外长大,从小放牧。

之后跟关内的那娘子成亲,这才搬到关内。

可他放牧的技术是没丢的。

他过来应征,纪炀自然点头。

那老爹还有点感慨,他原以为自己这放牧的手艺,这辈子都用不到了。

剩下又招了两三个懂点放牧,又懂点牲畜病症的。

这牧场的初始人员也就配置齐了。

至于剩下的人?那等等再说,现在还用不了那么多。

秋收之后,牧场这边开始种秋季牧草的时候,再继续招人。

这消息一传出去。

太新县既失望又高兴。

失望的是百姓们。

现在谁不想给知县大人做事。

高兴的则是裴刘鲍三家,纪炀终于暂时不抢人了?

但他们三家也知道。

如果他们三家今年秋收,夏收的时候,田租还要的很高,税费也定得极高。

那这些佃户们肯定会奔向纪炀那边。

现在只是牧场可能招工的消息传出去,他们都要考虑今年的田租是不是要降一降,至少让佃户们能留下。

大概,这就是竞争的作用?

纪炀自然知道这些人的想法,所以牧场的事做得不急不缓。

现在着急也没用。

如今四月下旬,天气已经开始炎热,如此热的天气,不适合养羊,也不适合种牧草。

牧场的事可以暂时交给赵大人,让他按照自己的要求,按不同需求,分好四个季节的牧场,每个季节的牧场位置不同,内里还要细分。

这样才能让牧场的植被合理规划,更好保护草地资源。

赵大人接到纪炀要求,以及带着那老爹等人规划牧场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牧场的要求还有这么多?

其实那老爹都觉得知县大人给的要求十分细致,不过仔细看看,其实很有道理。

他这种从小放牧的人都觉得很对。

放羊也没那么简单。

现在地是有了,但还不能称为牧场。

接近三千亩的草原,现在的草看着不错,实际养殖的时候其实并不好,所以牧草种植也必须跟上。

牧草丰盛,再合理放羊,才能成为初级牧场。

至于放牧,也是有很多要求的。

科学的放牧能让更小的面积,养更多的羊群。

总不能赶着上百头,上千头羊,就让他们随便吃,随便啃?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有规划才行。

而且羊吃草极为厉害,吃得也比马牛这样的牲畜粗糙,草根都能啃下来。

所以养羊,必须要合理规划。

春天在哪放羊,夏天在哪,秋天在哪,冬天在哪。

都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说春天,春天的羊刚过了个冬,所以比较瘦,就要选比较嫩,容易采食的草,让它们恢复体力,而且要跟冬天的牧场挨着,容易赶过去。

更要让羊循序渐进,不能直接从枯草过渡到青草,还容易让羊生病。

夏天的要求又不同,主要是放牧的地方有要求,最好在凉爽干燥的地方,毕竟夏天太热,要让羊胃口好,否则不长膘。

秋天,冬天,更是不一样。

什么时候去放羊,什么时候赶回来,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个季节的牧场都要提前规划好。

而且规划好牧场之后,这边吃着,那边长着,也能更大程度保持每个季节的牧草丰美。

甚至要在四季牧场里面,再细分出几个区别。

这半个月吃上半块,后一个月吃另一块,轮回利用牧场,能更好保护牧草资源。

这就是前面说的,为什么叫初级牧场。

真正的牧场,看着一大片,其实内里细致得很。

牧场养得好,羊才吃得好,那肉质才会更鲜美,毛也会更柔软。

至于为什么赵大人做?

纪炀要准备忙夏收秋收了,隔壁文饶县的赵大人不用啊!他在文饶县实在很闲。

牧场的事,应该是他到灌江府之后,忙的第一件正经差事。

所以赵大人直接道:“纪知县你尽管去忙,牧场就交给我们,等到你忙完秋收,这边绝对做好规划,按照你的要求一一划分。”

被朝廷选来派到灌江府的,必定能做事,只是之前有所限制,没找到破局办法。

现在说好要求,又无人阻拦。

赵大人干劲十足。

纪炀笑着点头,又在这三千亩的牧场里巡视几圈,这才回太新县。

牧场这边刚开始建设,那边三家都在商议减少田租的事。

明显已经感觉到压力。

既然这样,那他这个牧场就没白建。

纪炀他们在这边规划牧场,牧场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太新县跟文饶县。

甚至连再往西的今安县也听说此事。

徐铭在今安县刚松口气。

有着纪大人给出主意,再有玉县丞过来帮忙,拿着他宗室的身份狐假虎威,总算争得一些权利。

然后,然后就照葫芦画瓢!学着纪炀的手腕,他们那边怎么发展得太新县,自己就怎么发展今安县!

好不容易弄回来一点官田,分给无地的百姓们,就发现纪炀白嫖了一个牧场?

不对,就跟东边文饶县知县合作了个牧场?

徐铭听到这话,第一反应有点酸。

为什么啊,为什么纪炀不亲自到西边的今安县,而去东边文饶县。

有纪炀在的话,他肯定会学得更快。

虽然玉县丞已经很厉害了。

但想着纪炀,说不定会更强?

徐铭想归想,但之前吃了那么多苦,现在肯定勤勤恳恳学习。

玉县丞又是个事无巨细的。

衙门上下,从小事到大事,无一不精。

有时候徐铭都觉得,玉县丞来做这个知县,估计都比他合格。

至于那个什么县令,早就被护卫给扔一边了。

而且还招了本地穷人家的秀才过来帮忙,这算是忠心的,更是向着百姓的。

这两个秀才,还是韩潇韩先生推荐过来。

其中一个叫邹骁更是厉害。

今年秋闱他还要考举人。

徐铭本身便是举人,干脆给他们两个复习,算是当做帮忙的酬劳。

这两个秀才自然高兴,做事也更用心。

有本地人帮忙,再让护卫招几个身强力壮的当捕快。

一时间,他这衙门总算占住了。

又因为他帮百姓要官田,要田地,百姓们也喜爱他。

徐铭总算松口气。

虽然还有很多麻烦,但总能给汴京那边交差?

徐铭也没忘,如今的情况怎么来的,想了半天,还是如实写信告诉梁王。

对了,他还写信联系凉西州的兵马。

总算跟那边取上联系,虽然凉西州的指挥使不太想理他,可看在梁王面子上,到底回信。

有军队做底气,再加上书信来往这事并未瞒着今安县其他人,他也算正式在今安县站稳。

但是再站稳!

他也是羡慕文饶县的。

有纪炀亲自去!

亲自去!

他们还要一起养羊!

虽然现在刚刚开始,但以纪炀的能力,这事多半是能成的。

徐铭刚跟玉县丞说几句,只见玉县丞表情古怪,随后笑笑:“等知县大人腾出手,自然会来帮这边。”

玉县丞口中的知县大人,自然只有纪炀。

徐铭这才发觉,自己好像争宠一样?

这不对劲啊!

好在这事很快揭过,今安县事情渐渐走上正轨。

纪炀扶持的两个县,西边的今安县,东边的文饶县,一边是衙门走向正规,另一边是知县渐渐发挥作用。

这些事情也让他在整个灌江府,乃至灌江城更有些名气。

但纪炀并不关注这些虚的。

现在摆在他眼前的,还是夏收的事。

还有不到一个月,太新县大部分麦田都要收获。

到时候田租,田税,乃至太新县惯有的苛捐杂税都要找上门。

现在已经五月初了,等到六月便是大部分麦子收获的季节。

纵然是种晚一点的官田麦子,他们在七月也会收获。

这是他到太新县后,第一次经历收获季,肯定要格外重视。

更别说,他最近那么多动作,裴刘鲍三家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他之前是用修桥跟裴家钳制住他们,如今修桥也进入正轨,大部分材料也已经购买齐全,自然能腾出手看看如今的太新县。

所以,纪炀现在还是回到“主战场”比较好。

稳定好太新县,他才能更好帮扶周边两个县,有徐知县跟赵大人做事,他其实还是放心的。

特别是赵大人,看他对牧场的上心程度,也就明了了。

纪炀回到衙门,韩潇颇为怨念地看着他。

之前因为怀疑刘地送来的书生有异心,他干脆把四个秀才都给打发了。

太新县的两个回太新县,还到衙门做事,裴地那个拿了他的信件去潞州扶江县。

果然,最异常的刘地秀才,回到刘地之后悄无声息。

看来果然是刘家派来的探子。

但也因为这件事,纪炀干脆把玉县丞离开时放下的一些公务,全都分给他和裴县令。

自己直接去西边收拾牧场!

纪炀走了,他也没办法直接丢下公务。

等于说四月底到五月初这七八日里,都是他在做事!

做事他倒是不怕的。

韩潇不是个懒惰的人。

但明晃晃帮官府做事,实在不是韩家人的作风。

以至于凌县尉跟卫捕头见了,都害怕韩先生直接哭出来?

最后还是凌县尉大大咧咧道:“您一直在衙门住着,就算您觉得跟衙门无关,但别人不这么认为啊。”

卫捕头还补刀:“就是,您就认了吧。要不然,您把事情交给裴县令?”

裴县令算是三家在衙门的一根独苗。

虽然身上差事也不少,但全交给他,那不是把半年来的努力全都给荒废了?

韩潇自然不肯。

他太知道,按照纪炀的想法,以后的太新县是什么光景,怎么会让家乡的努力功亏一篑。

别说把差事让出去了,他还要帮不在衙门的纪炀守好此处。

所以这会纪炀回来,面对的自然是韩潇的哀伤目光。

纪炀轻咳:“衙门一切都好吧?”

“还好。”

“公务顺利?”

韩潇看过来,让凌县尉跟卫蓝平安也忍不住笑。

知县大人就是故意的!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

等坐到厅堂上,纪炀看了这几日的文书,微微挑眉:“已经有百姓想要赎回自己田地,但是三家不允的事发生了?”

韩潇对这事也很重视,点头道:“对,这几家百姓,皆是修桥的人户,修桥一天给两百文,从二月十五开始,到今日的五月初八,但凡有心的人户,已经存了不少银钱。”

在有机械的年代,修桥都是个重体力的活,更不要说古代。

按照官府的规定,修桥修路的官方劳工价格,一直很高。

因为给低了没人愿意来,所以纸面上的价格居高不下,其中河工价格最高,基本都要官府出二百文,民间再补贴一百文,这才有人主动愿意去。

但在古代,官方价格,跟民间价格,实际价格,都是有差别的。

一层比一层的低。

这才是常态,就算泉州那边,也是如此。

可太新县这边,纪炀带着裴家有意坑那两家,价格自然直接按最高的官方价格。

这就是刘家,鲍家肉疼的原因之一。

至于一定要买最好的材料那种,都已经不想再提了。

所以,一个劳役从二月十五开始做活,到五月初八,吃喝住全包,挣多少钱,就能存多少钱。

约莫能有十六两银子,就算家里花销,也绝对不会超过五钱。

等于大部分银钱都能用来赎回田地。

而太新县田地常年被三家把持买走,所以价格一直很低,因为价格低了,他们才能找借口用低价收走。

反正所谓的低价,穷苦百姓也买不起。

如今三家田地价格,都在二两到四两不等,这说的还是上好田地。

要是买他们手中把持的荒地,那价格更低。

他们这些人,手里的地就算荒着,也不会白白给百姓们耕种,实在不是东西。

当然,他们三家也不会轻易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