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第 138 章

小知县 桃花白茶 4625 字 2023-02-18

泰安二年,大年初二。

伯爵府门庭若市,借着送年礼来攀关系的人络绎不绝。

大过年的,谁也不好把礼往外推。

林婉芸只得让人记清楚,现在是王伯的儿子在府里当管事,也是个极能干的。

林婉芸对王管事道:“王伯身体可好,等初六左右我过去给他把把脉。”

王管事连忙谢过,又道:“父亲身体还行,只是闹脾气不肯用拐杖,还是大公子送了一根过去,父亲才肯用。”

到底年纪大了,有拐杖会好些。

年后王伯虽然还会过来,到主要是儿子在管。

王管事心里感慨。

当年谁都远离伯爵府大公子,只有他爹还是忠仆,守着下面铺子。

这么多年过去,他也沾着父亲忠心的光,当这外院的管事。

满伯爵府,下人们里,除了他爹跟大公子身边的平安,也就他了。

内院当然还是林夫人的丫鬟素竹在管。

这会听到夫人要去给他爹把平安脉,王管事更是感激,做事自然也更积极。

再说,现在的伯爵府算是汴京最热闹的门户,连金家甚至都比不上。

他们大公子,二十七岁的学士,这谁能比得过?

虽说到年后才任职,可谁不先喊一句纪学士?

纪炀拦都拦不住,总感觉这名字把他喊老了怎么办。

府里是热闹得很,一直忙到初六,纪炀跟林婉芸才脱身,来拜会林婉芸的人也很多。

多是求医问药,特别为京中一些妇人症,自古就有讳疾忌医的缘故,她们有些病痛也是忍着。

借此机会倒是可以上门看诊。

林婉芸之前在京中闺秀中本就有名望,如今身上既有诰命,还有官职,又有一手好医术。

便是不冲着纪炀,很多人户也会主动登门。

再说林婉芸的医术,确实很厉害的。

到初六早上,一家人换上新衣,小云中也从宫中回来休假,小白鹤则是林婉芸挑了最好的料子,最软的皮毛制了新衣。

有了宝宝之后,纪炀跟林婉芸生怕冷落他们俩。

毕竟虽说是认的兄妹当弟弟妹妹,但纪炀他们俩对兄妹俩更像是亦父亦母的角色。

最后再抱上四个多月的女儿小晴林。

一家五口坐上马车,直接去了最热闹的西市。

东京城人口多,温度都会比外面暖和点,到西市便都下了马车。

虽说才初六,许多商户已经挂上为元宵节准备的灯笼,看着格外有过节的气氛。

早上纪炀他们都没在家里吃饭,而是难得出来吃完汴京城的肉汤包子。

只见门前挂着天下第一汤的招牌,里面更是人满为患。

不过里面的伙计没有半丝不耐烦,看着就很有好感。

他们这里面,其实只有小白鹤经常跟国子监的同学们到外面吃饭,剩下小云中在宫里,纪炀林婉芸在加班。

但这会进来,依旧有新奇之感。

旁边平安递了些银子,在楼上算有个隔间,他跟素竹还有家丁也在旁边有张桌子。

毕竟是过年,纪炀他们又不是苛刻的人,自然会照顾到所有人。

像他们这一大家子出来吃早饭的,在汴京并不少见,特别是赶早做生意的,都是找店面对付一口。

如今生意好做,汴京城内又讲规矩,大家都忙着赚钱呢。

过年?

过年也要赚钱!

就连宝宝也吃了点少放盐的肉汤。

小晴林一个劲地笑,看着好玩得很。

他们这位置靠近窗户,又见外面又买果干的,便喊着拿上来些。

不过刚来,卖果干的挑夫便道:“少爷夫人真是好眼力,我们这可是灌江府的果干,味道最是清甜,您可买着了!”

小云中挑眉:“灌江府的果干?若说谎的话,可是要被抓到衙门的。”

挑夫见这个少年小公子身姿提拔,颇有些少年侠客之感,赶紧求饶:“小公子,怎么好骗你们。汴京城谁知道,以次充好是要打板子的,我们怎么敢胡说。”

小白鹤则道:“买些尝尝,好坏我们一吃便知。”

那挑夫笑:“尝过再买也可。”

说着,极大方摆出不少品种。

这走街串巷的货郎最是眼尖,怎么看不出这一家非富则贵。

刚开口的小姑娘衣服上的珍珠,够买多少果干了。

见他们尝着,挑夫道:“往年我们确实拿不到这样好的货,听说是灌江府,凉西州那边修了条官道,官道直通潞州城。”

“那潞州城都知道的,运河也算四通八达,所以今年那边的果干跟灌江羊都大批送过来。”

“不仅量大了,价格还便宜了。不过依旧是汴京城的紧俏货。”

这事纪炀自然知道,甚至有他促进的原因。

不过做了,跟看到成果,还是两种感觉。

但纪炀听得开心,自然买下许多果干,虽说家里都不少,可出门吃东西跟在家吃东西,还是不同。

挑夫见这位公子果然出手大方,笑得眼睛都合不拢。

大早上便有好买卖,这日子可真有盼头。

吃饱喝足,纪炀他们才去西华寺逛庙会,远远便能看到庙会人声鼎沸,唱戏的,变戏法的,都在大殿前面的空地上,更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供挑选。

纪炀他们也买了几个小玩意儿。

期间甚至还碰到同僚,同样带着家眷出来。

不过大家都默契只称呼大人,并未说太多,否则以纪炀的名气,分分钟要被围观。

这次来逛街的,还有今年等着考试的考生。

原本三年一次的科考,上次在昌盛四十二年,新皇登基,如今泰安二年又开一次,这让很多考生多了次机会。

这次的考生,显然比前年的更要意气风发,也更敢说话。

毕竟去年状元的传奇故事,他们都听说过。

那个振臂高呼的补丁书生,袖口还打着补丁呢,就敢响应京都趣闻,跟宗室对抗。

虽说刚开始被抓到监牢里了,不过听说在监牢里也并未吃苦。

等到科举的时候,还能正常考试,甚至被先皇点了当头名。

看看人家,这样都没被贬,先皇真是太好了。

现在的皇上还让他进了翰林院当大夫,说是在御前伺候笔墨,同样荣宠。

这就给了天下书生极好的鼓励,更对承平国多了信心。

甚至有不少百姓因为开始读书。

谁让皇上都尊敬有学问的读书人呢。

再加上纪炀纪大人推行的仁政,更多有天赋,有才学的贫家子弟终于能进官学。

不过这批读书人里面,有个从潞州来的江春,在西北三地算是小有名气,跟韩家几个子弟关系也不错。

他今年二十四,一直在潞州官学读书,原本前几年准备考试,但家中父亲去世,守孝三年,错过前年的机会。

原本以为还要再等等,没想到现在加开了恩科。

江春十分腼腆,但说话却很有想法。

这群书生在里面高谈阔论的时候,丝毫不知道这外面还站着好几个朝中大人。

其中一个吏部的员外郎一边吃包子一边跟纪炀道:“看看,这些年轻人多有活力。”

“他们好像比我们当初自信多了。”

说过之后,三十多岁的员外郎看看纪大人:“忘了,你也是年轻人。”

纪炀哭笑不得,听书生们说话自然找个乐子,再说三十多的员外郎,您就不是年轻人了?

这些都是先皇当初散到各地的官员,如今慢慢成为新皇的班底。

不过他更在意的,还是江春这个名字。

江云中江白鹤自然也支起耳朵,等江春站起来的时候,他们三个确定了。

潞州,官学。

江春。

确实是他!

扶江县第一个秀才,第一个举人。

纪炀离开扶江县那年,扶江县头一次开县试,这个江春当年十五,读书没两年便过了童试,还过了府试。

纪炀没记错的话,他还给他们那批学生押过题?

这会见十五岁的少年长成,颇有些感慨。

江云中跟江白鹤则有点兴奋。

好不容易遇到老家的人,自然高兴的!

更别说他们还在一个学堂读过书!

不过这么多人,他们也没打算相认,等人少了再说也行。

纪炀他们正要走,江春好像察觉到什么,下意识看过来。

纪炀见他眼神惊喜,才指了指外面的茶楼。

江春知道纪大人在汴京的名气,强忍激动,找了借口脱身,几乎快步走向茶楼。

刚进门,就被平安带着去包厢说话。

“平安大人。”

“好久不见。”

平安也有些哭笑不得:“不是什么大人,你最近可好?”

“从扶江县过来,一路辛苦了吧。”

平安怎么也在扶江县待了许多,对那边也有些感情。

江春摇头:“一路上坐船,家里给的盘缠也够,不算辛苦。”

“只是颇长见识。”

江春说话间明显很是激动。

他怎么也想到,能在这见到纪大人!

实在是太巧了!

对于纪大人,他的感激自不用说。

没有纪大人,他怎么会走上科举之路,他家又怎么会有足够富裕的银钱供他读书。

江春进门,看到江小子跟江乖乖,下意识道:“还是你们吗?”

以前的江小子很有戒备心,就是个野小子。

乖乖很乖,不怎么爱说话。

如今看着,一个梳着高马尾,像个小侠客小将军,一个穿着柔软皮毛的外衣,活脱脱生养极好的大家小姐。

这还是当初无父无母,只能靠亲戚接济的孤儿兄妹吗?

小云中跟小白鹤没有不高兴,反而笑眯眯道:“是我们啊。”

等得知江小子在皇上面前做护卫,如今只是休假,江乖乖在国子监读书,一直是第一名的时候。

江春既吃惊还为他们高兴。

他们热热闹闹说了许多,看向纪大人的时候,江春更是敬佩。

聊过一阵后,知道扶江县一切都好,新去的知县也不错,那就放心了。yushugu.com

纪炀又问:“现在住在哪,地方可还清净?”

江春点头:“跟同乡雇了个小院子,在东市那边,很安静。”

“这次还是他们说东市逛过了,不如西市看看,否则还碰不到您。”

“等考中以后,见面的时间更多。”纪炀笑着道,“回头我让人去一趟,需要什么尽管说,不用跟我客气。”

好歹自己任下头一个秀才,纪炀对江春自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