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页

夏日炎炎,在外奔波的滋味可不好受,出了一身汗黏黏的,不过二人回去后就去坊里的一个小作坊看染缸去了。

那家作坊是一家子在做,院子里挂了不少晾干的布匹,五颜六色的,在阳光下泛着生机勃勃的光芒。

她们拿了少许棉线给作坊的婆子看,那婆子姓许,是个寡妇,底下的三个儿子都没有分家,是吃的大锅饭。

许婆子还从未见过这种线,用力扯了扯,极有韧劲,她好奇道:“这是什么线,麻不像麻,蚕丝也不像,可是羊毛线?”

秦宛如:“这是用白叠子绞出来的线,跟羊毛有些相似。”又问,“待到秋收时我们会拿一批来染色,想做成正红色,不知许婆婆可愿接活儿?”

许婆子问:“有多少?”

段珍娘道:“今年估计不是太多,因为原材料少。”

许婆子:“这东西能染,你们到时候拿来就是。”

秦宛如高兴道:“那敢情好。”

许婆子:“价钱跟染布差不多,你们的东西太少,若量大,还能再便宜些。”

双方就染线一事说了许久,两人才离去了。回去的路上顺便把裱好的招牌取走,段珍娘看着欢喜,赞道:“孔大娘绣活好,出的东西值。”

秦宛如也点头,“以后我们要开很多铺子,每一家铺子都会挂上这种招牌。”

段珍娘美滋滋,“把大燕的所有地方都开遍。”

秦宛如乐了,两个人看着招牌傻笑。

正红色的“棉匠”里镶嵌得有金线,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光,刺人眼目。

最下面落的年月是她们创建棉匠的日期,标志着这个品牌的起始,它同时也承载着秦宛如改变人们衣被天下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