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页

大清药丸 南方赤火 1121 字 2022-10-18

赫德已经做好准备,若海关银子不够用,宁可自掏腰包,也不能让这个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课程上缺斤短两。

赫德指指身边的椅子。林玉婵余光看了一下周围中国官员的脸色,识趣地继续站着。

今日她抽时间来海关赴宴喝酒,不是来给这些老夫子们瞧新鲜的,也不是单来跟赫德聊天叙旧的。

否则,在家躺着不香吗?

她斟酌措辞,小心说:“据我所知,这些仪器之所以昂贵,在于它们在中国无法制造,都需要从西洋进口,运费就占了很大比例。如果每样单买一两件,确实单价令人咋舌。”

赫德笑了:“我又不需要批发一大堆。大清国还没有第二个广方言馆。”

“如果您愿意将仪器采购的任务交给博雅公司,我可以试试,给您拿到批发价。”

赫德一下子欠身。有人想凑上来跟他寒暄,他装没看见。

“你怎么做到?”

林玉婵笑而不语。

她袖中捂着一封来自安庆的书信。安庆内军械所的年轻帮办徐建寅,对她这个修过蒸汽机、送他地球仪的古怪小姑娘念念不忘。老早就寄来一封信札,托轮船露娜带到上海,又被苏敏官送到她手里。

“林姑娘,”林玉婵当时读着信中的文言,脑海里自动翻译成了徐建寅的可爱无锡话,“谢谢侬的地球仪额,老好用了!我有一事呀,侬不是讲过,若我们需要啥实验器具,可以找你在上海代购的呀?那我就冒昧的问一声,以下这些器具,在上海洋行要卖多少钞票呀?我没有太多的银两,但这些物事,我们军械所的帮办们真的很需要呀……实在冒昧,如果太麻烦就算了额……信末附预算……”

信件末尾,列了一些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器具——显微镜、气压计、空气泵、四分仪、各种烧杯烧瓶、化学元素样本……很多徐建寅只在西学著作里读过,知其功用,自己却从未见过,也无法准确描述它们的特性,只能按照自己的想象,绘了简单的图,请林玉婵帮忙打听。

林玉婵对这些仪器当然很熟悉了,不能说如数家珍,起码课本中、博物馆里,多少都见过。

她收到信以后,立刻跑了几个相关洋行一一询问对照。得到的答案都是,这些器物需要向不同的西欧制造厂商购买,单价加运费十分昂贵,就算去除佣金,也大大超过徐建寅的预算。

林玉婵也不好意思给人家回信说自己办不到。于是暂时将这信留着。

直到她接到赫德的邀请,发现广方言馆也在开设理化课程……